環保所推進廁所革命 助力鄉村振興
在農業農村部社會事業促進司、科教司和院科技局的關心支持下,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和“國家鄉村環境治理科技創新聯盟”正式啟動中國農業科學院聯盟重大專項“農村改廁模式與技術集成應用”技術示范項目。院科技局副局長熊明民參加項目啟動會。
專項啟動后,項目主持人、鄉村環境建設創新團隊首席、聯盟秘書長鄭向群研究員,帶領環保所、山東農業大學、南開大學及有關公司等聯盟成員單位專家和技術人員20余人,赴貴州省劍河縣柳川鎮巫泥村、革東鎮光條村、革東鎮寶貢屯村、岑松鎮川洞村等4個村莊進行了改廁示范工作。在充分尊重當地習俗和農戶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有效推動了當地廁所改造工作。巫泥村以廁所污水為核心,以“糞污一體化生物強化處理設備+生態溝”為技術模式,開展農戶廚房污水、洗滌污水、村內地表水統籌治理;光條村以“旱廁就地改造+圈廁一體化+生態庭院”模式,實現廁所糞污就地收納、就地處理、就地還田;寶貢屯村開展“節水廁所/旱廁+集中處理/生態庭院/小型處理設施”技術模式,開展不同聚集程度農戶的改廁技術模式比選;川洞村采用“農家樂高負荷污水處理+糞污一體化生物強化處理設備+集中處理+農田灌溉”技術模式,打造鄉村旅游改廁技術樣板。目前,各項工程已全面啟動,示范技術和模式適配度高、性價比好、使用方便、符合當地農村生產生活實際,能提升農村環境質量,得到了當地農民的歡迎和支持,紛紛主動投工投勞,為改廁技術模式示范提供了極大便利。
下一步,聯盟將對現行先試的4個示范村總結經驗、修正方案,全面啟動其他村的示范工作。項目組將向每個示范村派遣技術專員,負責全村示范的技術指導、產品比選和模式組裝,并由技術專員牽頭建立專家組,對示范村開展調研,制定方案,開展改廁技術、產品和模式示范,力爭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全國示范村技術示范工作,形成適用于我國干旱、寒冷和南方水網地區農村改廁產品清單和技術模式,制定農村衛生廁所建設評估技術規范和管理運行辦法,為解決農村地區“如廁難、排污難、處理難”的問題提供系統性技術方案,為鄉村廁所革命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據悉,該專項為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和中國農科院共同設立。由環保所主持,環發所、資源區劃所、沼科所和農機化所以及聯盟多家企業參加,共同開展農村改廁技術集成與示范工作。項目示范村由部科教司和社會事業司及省農業農村部門根據不同省區實際篩選,涉及東北、西北、西南、華中的12個省區。(通訊員 姚金玲)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