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柑桔生產第一大國,種植面積位居世界第一。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推進農科教融合,在占領柑桔科研前沿、培養柑桔產業人才、服務地方柑桔產業發展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才培養輸送產業發展“生力軍”。柑桔所充分發揮中國農科院與西南大學共建體制優勢,緊緊圍繞地方農業農村發展,堅持涉農人才培養需求導向,促進人才培養與地方農業經濟緊密結合,10余年來依托西南大學共培養果樹相關學科專業人才1萬余人,為地方柑桔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儲備。積極服務國家柑桔產業發展戰略,培養柑桔種質資源評價與利用、新品種選育、優質高效栽培、病蟲害防治、貯藏加工、質量安全等方向研究生300余人,為地方柑桔產業發展輸送了一大批骨干技術人才。大力開展所地、所企協同,與重慶奉節、忠縣、浙江臨海、廣西賀州、四川眉山、云南玉溪等地,以及重慶三峽建設集團、四川陶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大型龍頭企業建立柑桔專業人才聯合培養基地,聘請行業資深專家擔任校外導師,要求研究生在聯合培養基地開展1年以上的專業實踐,培養了一批適應柑桔產業發展和企業需要的專業型人才。
科學研究提供產業升級“動力源”。柑桔所充分發揮科技資源優勢,在發展三峽庫區柑桔生產、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中發揮了強大科技支撐作用。近年來,陸續推出了“沃柑”“大雅柑”“金秋砂糖桔”“不知火”“W.默科特”“春見”“長葉香橙”等一系列柑桔新品種,推廣面積占“十二五”全國柑桔新增面積50%以上,引領我國柑桔新品種選育方向。在國內率先創建柑桔良種無病毒三級繁育技術體系(獲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技術支撐重慶建成世界最大的柑桔容器苗繁育基地,年繁育無病毒良種苗木3000萬株以上,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創建柑桔葉片營養診斷平衡施肥技術體系,在贛南臍橙產區累計推廣1200多萬畝,帶動70萬果農脫貧致富。技術支撐江西贛州建成面積世界第一、年產量世界第三、全國最大的臍橙主產區。開發國內第一個非濃縮橙汁(NFC)品牌“派森百”,在三峽庫區建成我國首條NFC橙汁加工生產線,帶動全國建成橙汁生產線30余條,國產橙汁市場占有率從5%提高到40%以上,替代進口橙汁35%以上。
技術推廣形成產業增效“倍增器”。著力建立示范推廣、聯盟推廣、信息推廣、進戶推廣“四位一體”技術推廣新模式。技術支撐重慶、四川、浙江、廣西、云南等省(市)建立柑桔標準化示范園30余個,開展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控、采后處理、橙汁加工等技術的示范與推廣工作,每年培訓技術骨干和果農2000余人次,促進先進柑桔種植技術在產區落地生根。與我國柑桔主產區建立常年合作關系,與可口可樂、北京匯源、農夫山泉、統一集團、楊氏果業、云南褚橙等國內外龍頭企業建立技術協同創新與推廣聯盟,協同校企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柑桔關鍵技術攻關與推廣,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編輯出版《中國南方果樹》和《中國果業信息》,開辦“中國果業網” “中國柑桔”“中國果業”微信公眾號,運用傳媒技術廣泛推廣柑桔種植技術和產業市場信息。針對邊遠地區桔農種植規模小、“越種越窮”等現象,柑桔所把擴大產業規模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常年組織專家深入重慶、四川、云南等地貧困農戶家中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并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就地務工等形式盤活土地和人力資源,擴大柑桔產業規模,每年使貧困家庭人均增收2000余元,正在帶動更多的貧困農民走上現代農業發展和小康之路。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