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科技沃土生根 助推果業快速發展
沃土生根可長干天之木,情系果農助推碩果飄香。勤勞樸實的果樹所人剛剛走過了充滿收獲的2012,在合家歡聚、喜迎新春之際,讓我們共同走近果樹所,追尋他們走過的點點滴滴。
多項舉措,拓寬科技興農渠道
為深入開展好果樹所科技興農工作,果樹所成立了專門負責果樹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興農和基地發展建設的成果轉化處。從科研、管理、科輔一線抽調了骨干人員充實到各個工作崗位,他們在具體分管這項工作的果樹所程存剛副所長帶領下,進一步明確了人員分工和相互協作機制,為扎實推進科技興農的各項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員保障。
果樹所以科技推廣項目合作為基礎,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與前所果樹農場、大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大連莊河、瓦房店兩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分別簽訂長期的科技合作框架協議。所領導和有關專家全年多次深入這些地區進行考察,與地方有關部門和企業圍繞振興地方經濟、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有關問題已經達成了很多合作意向,有些已經著手開始工作。
促進我國果園農機農藝融合,加快果樹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是果樹所人肩上義不容辭的責任。果樹所通過產學研企合作共同承擔項目的形式,把成熟的科技成果盡快推向市場。通過有關領域專家、農業主管部門領導、企業家和果農共同參加現場觀摩和研討會的形式加強溝通協作。首屆全國果園農機研發與應用現場觀摩會在山東高密召開,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熱烈歡迎,來自15個省、市、自治區的16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為今后大面積推廣應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果樹所在充分發揮已有科技培訓平臺作用的基礎上,通過2012年獲批的“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和“葫蘆島市青少年體驗式教育實踐基地”,擴大農業科普范圍,深入開展面向青少年學生的農業科普教育活動,收到了良好效果,并與當地團市委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當地“科普活動周”和“科技下鄉”等項活動中,都少不了果樹所專家的身影。各類實用技術手冊、果樹科技一分鐘技術明白紙等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科普宣傳物每次都是很快被趕來的果農們搶空。果樹所人針對各地、各層次人員的不同需求,編寫了很多圖文并茂的科普宣傳物,并與當地媒體通力合作,推出了多期科普宣傳節目,均收到良好效果。
農民培訓連創佳績
開展果樹專業的各類培訓班一直是果樹所科技興農的工作重點。2012年大家在完成好“陽光工程”、“遼寧省農民技術員培訓”等培訓工作的基礎上,按照有關部門要求,果樹所克服重重困難,多方調配師資、協調學員食宿資源,完成了多次班容量為50人左右的小班教學,切實起到了高層次辦班、辦精品班的作用。
廣大果農對果樹科技知識的需求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各地對農業科技知識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為此,果樹所有關領導積極想辦法、請教師,首次開展了玉米產業、蔬菜產業、農民經紀人等有關培訓班,受到了有關領導和學員的廣泛好評。
“走出課堂搞培訓才能搞好培訓”是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張彥昌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在課堂上講半天可能學員領會不了,實地操作起來他們一看很快就能動手實踐,因此2012年培訓班增加了很多參觀考察內容。把學員中的突出代表興建的果業專業技術合作社和示范園作為授課地點,專家和優秀學員都來當老師的做法是果樹所人在實踐中想出來的。果樹所自主研發的果樹新品種與配套栽培技術結合起來,在遼西及周邊地區遍地開花,為當地果農脫貧致富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遼寧省興城市的李希林是多次參加果樹所培訓班的優秀學員,他不僅是生產能手,也是懂得市場運作模式的優秀經紀人。2011年時他帶領三道溝果樹專業合作社產量達15000噸,實現了銷售收入1.2億元。2012年情況更好一些,他們生產的富硒SOD蘋果在產地售價就達到了16元/千克,而且供不應求。李希林本人也被評為“遼寧省勞動模范”。他說,如果沒有果樹所專家的幫助和指導,沒參加果樹所的各種培訓班,我就沒有今天的收獲。
培訓學員在專家的指導下,通過推廣果樹所新品種、新技術,短期內就實現了脫貧致富,而且他們與專家在長期交往中成了朋友,從培訓工作的受益者逐漸發展成了培訓的推廣者和帶頭人,有效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寫在歲末年初
果樹所2012年在北京大興、房山、河北廊坊、衡水、遼寧綏中、興城、建昌、朝陽、山東煙臺等地新建16個果樹新品種和新技術示范園,總面積800余畝。示范推廣蘋果新品種(華紅、華月、華富)、梨新品種(早金香、香紅蜜、五九香、華酥)、葡萄新品種(華葡1號等)自主選育的果樹新優品種7500畝,進一步豐富了主產區果樹品種結構,增加了自育品種比例,新增經濟效益1350余萬元。
系統調查遼西果樹主產區果園土壤營養情況,測定土壤有機質和氮、磷、鉀、鈣、鎂、鋅、硼等營養元素含量,制定了有針對性的配方施肥方案,并通過組織培訓與技術指導,把測定結果與科學施肥方案反饋給廣大果農。輻射遼西地區10萬余畝果園,全面提高果農肥料選擇與施用的科學性。
果樹所劉鳳之所長說,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作為國家級果樹科研單位,在農業科技要能“頂天立地”的整體要求下,一直以“為我國果樹及相關產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為己任,扎實開展科技興農各項有關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我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在前不久發布的《全國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對蘋果、梨等大宗水果的種質資源長期保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和推廣面積的科研目標和科研重點都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對我們果樹所人來講,既是挑戰,更是鼓舞。面對未來,我們信心滿滿,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現代果業發展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通訊員 杜長江)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