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中央領導的賀信、批示和考察充分體現了國家領導人對農業科技事業的高度重視,對農科院科研人員的關懷與厚愛。作為農科院的一名職工,我深感自豪和光榮。通過對習近平總書記賀信和李克強總理批示的認真學習,我有2點體會和感想:
一是牢記使命,勇于擔當。我在農科院工作已經快7年了,起初利用模式植物擬南芥開展了一些與光信號轉導有關的基礎性研究。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學術成績,但與作物科學研究所服務“三農”的科研定位有較大差距。近年來,考慮到我國過去推廣品種多是適用于勞動密集型、高水肥農藥型品種,已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培育適合農業供給側改革新形勢的重大新品種,提高我國作物品種的國際競爭力;也考慮到四大主糧作物(小麥、玉米、水稻與大豆)中,我國大豆科研和生產相對薄弱(近年來對大豆進口依存度已經高達90%)。我開始利用自己的研究特長嘗試改良大豆在光環境適應性方面的性狀。由于大豆基因組復雜,并存在雜交和遺傳轉化困難等技術問題,我曾為是否將全部精力投入大豆研究而猶豫。習近平總書記賀信里“努力搶占世界農業科技競爭制高點,為我國由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提供堅實科技支撐”的要求,為我指明了方向,堅定了我開展大豆研究工作的信心。我要牢牢記住這一使命,面向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農業主戰場,克服困難,不怕挫折,勇于擔當,為培育適應機械化生產、優質安全、特色專用、高產高效的大豆新品種而努力奮斗。
二是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 60年來,中國農科院牢記使命、勇于擔當,以解決我國農業發展重大科技問題為己任,取得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原創成果,培養造就了一大批農業科技領軍人才,為我國“三農”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些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些榮譽是老一輩科學家用堅守和付出換來的,是我們青年科研工作者學習的榜樣。在過去生活和工作條件都很艱苦的環境下,他們不計個人得失,為農業科研事業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為我國糧食安全保駕護航,短短幾十年,我們中國人從過去吃不飽飯到現在食品極大豐富,無不凝聚了老一輩農科人的心血和汗水。作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要繼承這些優良傳統,并且發揚光大,“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為將我院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科研院所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