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由農業部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承辦的第4期發展中國家果樹生產技術培訓班在遼寧省興城市舉辦結業儀式。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張蕙杰以及研究生院、果樹所有關領導出席了結業儀式。結業儀式由果樹所副所長叢佩華主持。

張蕙杰表示,此次培訓班不僅促進了我國果樹生產先進技術的交流與傳播,還向各國學員展示了我國的風土民情。中國政府長期以來高度重視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科技合作,希望彼此能抓住“一帶一路”倡議機遇,以本次培訓班為契機搭建起多方合作的橋梁,為實現合作共贏和果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新貢獻。
所黨委書記郝志強代表果樹所感謝農業部、院國合局以及研究生院長期以來對果樹所國際科技合作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果樹所已成功舉辦了4期果樹生產技術國際培訓班,大大推動了研究所的多邊交流和相關國際合作項目的開展。
此次培訓班共有來自沈陽農大、河北農大、北京林果所、遼工大及果樹所的10余名教授專家,對巴基斯坦、蒙古、坦桑尼亞、孟加拉等7個國家的21名學員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培訓。培訓內容以梨、葡萄、櫻桃等果樹為主,涉及資源育種、栽培管理、植物保護、果品貯藏、果品安全等多個相關領域。培訓期間,還組織了多場專題研討和學術交流會等活動,有效促成了具體合作項目的落實,從而實現以項目促進人才培養,以人才帶動實質性合作的目標。培訓班的舉辦,將有助于對接我國走出去的外交戰略,促進我國先進的果樹生產技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推動我國與相關國家在果樹技術領域深入合作。

期間,果實所所長劉鳳之與巴基斯坦信得農業大學(Sindh Agriculture University)和扎卡尼亞大學(Bahauddin Zakariya University)代表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與巴基斯坦、孟加拉代表針對共同面對的植保問題簽署了三方科技合作協議,與埃及國家研究中心針對采后貯藏、育種和栽培等領域分別簽訂了具體合作協議。(通訊員 何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