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農科院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國際合作工作,深化合作層次,拓展發展空間,進一步發揮國際合作在科技創新和“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建設中的服務、支撐和紐帶作用,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牽頭參與國際合作事務,支撐服務國家農業國際合作。代表國家參與中國與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合作事務,承擔APEC農業技術合作組牽頭人,擔任中國-歐盟農業、食品和生物技術工作組中方牽頭單位,認真履行牽頭人工作職責,努力推進中國與相關國際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合作;代表國家參與G20首席科學家會議,舉辦“第五屆G20農業首席科學家會議”“第五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 “全國農科院系統外事協作網會議”“第七屆國際作物科學大會”“第三屆全球土地科學大會”等高規格學術會議43個,為推進我國農業科技合作搭建了平臺,為爭取國際合作權益,提升國際影響力做出了貢獻。

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空間,深化國際合作領域。繼續拓展與世界一流農業科研機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2016年全院新簽、續簽國際合作協議、聯合實驗室協議等共計82份,新建聯合實驗室18個,新獲批引智基地2個。主動對接國家大型企業和相關機構國際合作需求,提供技術、信息和咨詢服務,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信建設有限公司、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務實推進與APEC農業技術合作項目、歐盟地平線2020項目、澳大利亞CSIRO旗艦項目等國際項目的對接,推動中美、中英、中德、中丹等雙邊合作項目的開展實施,取得良好的效果。2016年全院新增國際合作項目66項,項目經費6000多萬元。

推進農業科技“走出去”,提升中國農科院科技影響力。持續推進中國農科院優勢成果走出國門,服務世界農業產業發展需求,解決國際農業關鍵問題。至2016年,中國農科院向近20個亞非國家推廣水稻品種30多個,面積累計達到210萬公頃,中棉系列新品種成功進軍中亞,植物保護、動物疫苗和飼用植酸酶等技術也為促進我國農產品國際產能合作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農科院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模式也走向世界,依托中信建設等相關企業在非洲和亞洲地區開展了主糧作物增產增效技術集成、畜牧養殖相關技術集成工作,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作為范列在發展中國家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