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國際谷物科技協會(ICC)技術總監、德國聯邦食品與營養研究院副院長邁諾爾夫•格奧爾格•林德霍爾(Meinolf G. Lindhauer)受團隊首席王強研究員的邀請到中國農科院
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進行咨詢和指導,重點對創新工程研究選題“糧油加工品質形成機理與調控機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研討。
林德霍爾充分肯定了創新工程任務的定位與思路,認為該團隊具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礎,并就糧油食品營養品質形成機理、營養失衡致慢性疾病作用機理及營養品質調控基礎等方面提出建議。他認為,小麥糊粉層中的蛋白質、礦物質等含量較高,能夠顯著增強面團及其制品的營養特性,在糊粉層營養保留方面需加大研究力度。他介紹了德國聯邦食品與營養研究院在谷物營養失衡致慢性疾病作用機理方面的相關研究情況,并提出對新產品除了進行感官評價之外,還需進行細胞評價、動物實驗及人體試驗;營養品質的調控方面需關注加工過程中抗營養素的產生。林德霍爾還同意在項目申請、短期交流與訪問,以及共同開展協作研究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
此次咨詢指導使糧油加工科研團隊從國際科技前沿和國際糧油產業發展等多方面更多地了解了國際同行的研究思路、研究進展和研究成果,為該團隊今后順利完成創新工程的任務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同時,通過交流,該團隊更加明確了后續研究過程中的重點環節、重點問題和重點任務,更加堅定了搶占這一前沿領域制高點的決心和信心。
據悉,加工所為及時把握國際糧油加工學科前沿動態,進一步明晰戰略定位,準確凝練創新目標,支撐我國糧油加工業健康發展,成立了由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國家相關領域的院士、教授等組成的國際咨詢專家組,旨在通過國際頂尖級同行專家的科學理念和國際視野,幫助糧油加工創新團隊分析基礎優勢、診斷學科發展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和奮斗目標,為開展長周期的重大命題、謀劃前瞻性的協同創新提供戰略咨詢和指導。(通訊員 高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