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老一輩科研精神 開創農機科技創新新篇章
6月29日,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召開了紀念我國植保機械奠基人錢浩聲先生誕辰110周年座談會。農機化所黨政領導陳巧敏、曹曙明、胡志超、梁建、吳崇友出席了座談會。座談會由黨委副書記、副所長胡志超主持。

會上,戚積璉、馬光忠、黃光新、錢亮、袁釗和、高崇義、林明遠等老專家先后發言,深切追憶了錢老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科研工作、科學貢獻,以及他不怕吃苦、潛心科研、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平易近人、樂于助人的崇高風范和嚴謹求實的科研精神。
黨委書記曹曙明強調,正是因為有了錢老為代表的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攻堅克難、默默耕耘,我國的植保機械行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和地位。他指出,農機化科研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是前景光明,現在農機化事業的發展處于歷史上最好時期之一。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業科技事業十分關心,從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一系列講話指示精神中可以看到,總書記對科技創新推動農業進步尤其關注。現在中國農科院啟動了“科技創新工程”,農機化所進入了第一批試點單位,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從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村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勞動力的緊缺,對農機化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不僅是大田作物,連水果蔬菜、特色經濟作物都對機械化有了迫切的需求,所以農機科技工作者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曹曙明強調,今天在這里召開紀念我國植保機械奠基人錢浩聲先生誕辰110周年座談會,深切緬懷錢老為我國植保機械科研事業和我所發展所做的貢獻,就是要在新形勢下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科研精神,不斷創新、奮力拼搏,為發展農機化事業,服務“三農”做出更大貢獻。
錢浩聲先生家屬代表,錢浩聲長期共事的老專家,所部門負責同志代表,青年職工代表,研究生代表以及離退休辦全體同志等50多人參加了會議。
附:錢浩聲先生簡介
錢浩聲先生(1904-1988),江蘇宜興人,我國植保機械奠基人,我國第一代國產化噴霧器的主要創制人,畢生投入植保機械的研究,人稱“錢噴霧”。
錢浩聲先生在大學時期,對植保工作就有著濃厚的興趣,備受昆蟲界權威吳福楨教授的賞識。1934年4月無錫省立教育學院農學系畢業后,在吳福楨教授的推薦下進入中央農業實驗所從事病蟲害防治工作。參與中央農業實驗所植物病蟲害系與中央棉產改進所合作創立我國第一家噴霧器實驗室(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的前身),開始從事噴霧器研制。1934年研制出國產自動噴霧器、雙管噴霧器,首次在國內大批量生產,至1937年先后推廣到二十三個省市。抗戰期間,他冒著戰火歷盡艱辛,帶著噴霧器樣機和機床設備輾轉多省,保存了我國植保機械的科研實力,并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植保機械科研和生產工作。1940年在重慶參與創建了我國第一家植保機械制造廠,拉開了我國植保機械工業化生產的序幕。在戰火中克服重重困難,試制和生產植保機械,幫助農民防治病蟲害,為后方發展農業生產支援前方抗戰作出了突出貢獻,為此榮獲國民政府頒發的“勝利獎章”和“考績獎章”各一枚。抗戰勝利后,他協助接受日偽的資產,創建了上海病蟲機械制造廠。解放戰爭時期,協助保護資產順利移交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錢浩聲先生回到華東農科所農具系工作,尤其是農業部南京農機化所成立后,他致力于植保機械的研究發展、致力于跟蹤國外先進的植保機械理念和技術,為新中國的植保機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主持研制南-2604遠程噴霧機等項目,使我國機械化防治水稻螟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在行業中得到了極高的評價。他在科研工作中繼承和發揚吳福楨教授的理念,提倡研究病蟲、農藥、藥械要同時并舉、三位一體、三管齊下”的學術路線,他的這些觀點至今對于發展農機化事業都有指導意義。
1965年國家科委與八機部在南京召開“全國植保機械科學實驗大會”,錢浩聲先生應邀參加了技術業務的領導工作,在行業中的權威領導地位得到行業的公認。“文革”時期,錢浩聲先生無端遭到迫害,但他仍相信黨組織,堅持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依然關注國外植保機械發展的最新動向,指導單位的植保機械科研工作。文革后,錢浩聲先生雖然年事已高,但仍堅持在植保機械研究第一線。他淡泊名利,心胸開闊,總是把成績和名譽讓給別人,退居二線后,致力于培養青年學術骨干,把青年科研人員推向前臺,為農業部南京農機化所培養了一大批植保科研人才。他還致力于建立植保機械情報體系,推動行業科研成果共享和推廣。致力于行業標準的制定和產品檢測,為國家植保機械檢測和認證中心建立打下了基礎。
錢浩聲先生一生致力于植保機械科研事業,在植保機械科研工作中成果卓著,并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曾擔任中國農機學會理事、中國昆蟲學會理事、南京市政協常委等職。(通訊員 陸秉宏)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