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唐華俊會見來了華參加2012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頒獎儀式的德國籍專家烏爾里希·庫爾曼(Ulrich Kuhlmann)和比利時籍專家埃里克·范·蘭斯特(Eric Van Ranst)。

唐華俊代表李家洋院長向獲獎的2位外國專家表示祝賀,感謝他們為我院開展國際合作做出的突出貢獻。他指出,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入,我院展開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吸引了一大批國外機構和外國專家與我院進行合作。今后,我院將繼續為外國專家來華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共同為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促進人類發展貢獻力量。
會見結束后,2位外籍專家分別做了題為“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生物入侵”和“中國農科院與比利時根特大學科技合作20年”的講座。講座由唐華俊主持。院國際合作局、研究生院、植保所、資劃所等單位140余名專家和學生聽取講座。
庫爾曼博士是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CABI)瑞士中心主任、CABI全球項目“植物智慧”執行委員會主席、國際生物防治組織全球工作組所屬國際玉米螟及其他玉米害蟲研究協作組(IOBC-IWGO)主任。多年來,他積極促進了CABI與我院的合作,不遺余力支持我國的可持續農業發展和綠色植物保護技術的研究推廣。在他的積極推動下,“農業部-CABI生物安全聯合實驗室”(掛靠在植保所)于2008年9月成立。通過相關技術的推廣應用,直接增加農民收入1.5億元。他還致力于幫助中國農科院科學家走出去,提高中國農科院在農業科技方面的全球影響力,與中國農科院科學家聯合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聯合發表SCI論文2篇、技術手冊1部,聯合申請歐盟項目2項,為中國農科院在農業害蟲生物防治和綜合治理等領域的學科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范·蘭斯特教授是國際知名土壤學家、比利時皇家海外科學院院士暨該院自然科學和醫學部主任、聯合國歐洲森林土壤協調中心主任、歐洲聯盟土壤管理局等專家組織成員。自1990年,他堅持定期來華講學,接收中國農科院派出的合作研究團隊近30批次,組織編寫的教材教案已被全國農村職業教育系統采用,與我院科學家合作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35篇、著作7部,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對于提高中國農科院科學家的國際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會見結束后,2位外籍專家分別做了題為“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生物入侵”和“中國農科院與比利時根特大學科技合作20年”的講座。講座由唐華俊主持。院國際合作局、研究生院、植保所、資劃所等單位140余名專家和學生聽取講座。
庫爾曼博士是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CABI)瑞士中心主任、CABI全球項目“植物智慧”執行委員會主席、國際生物防治組織全球工作組所屬國際玉米螟及其他玉米害蟲研究協作組(IOBC-IWGO)主任。多年來,他積極促進了CABI與我院的合作,不遺余力支持我國的可持續農業發展和綠色植物保護技術的研究推廣。在他的積極推動下,“農業部-CABI生物安全聯合實驗室”(掛靠在植保所)于2008年9月成立。通過相關技術的推廣應用,直接增加農民收入1.5億元。他還致力于幫助中國農科院科學家走出去,提高中國農科院在農業科技方面的全球影響力,與中國農科院科學家聯合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聯合發表SCI論文2篇、技術手冊1部,聯合申請歐盟項目2項,為中國農科院在農業害蟲生物防治和綜合治理等領域的學科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范·蘭斯特教授是國際知名土壤學家、比利時皇家海外科學院院士暨該院自然科學和醫學部主任、聯合國歐洲森林土壤協調中心主任、歐洲聯盟土壤管理局等專家組織成員。自1990年,他堅持定期來華講學,接收中國農科院派出的合作研究團隊近30批次,組織編寫的教材教案已被全國農村職業教育系統采用,與我院科學家合作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35篇、著作7部,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對于提高中國農科院科學家的國際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政府“友誼獎”是我國政府為表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而設立的最高獎項。自1991年該獎項設立以來,我院推薦的外國專家中有9人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