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農科院統籌推進農業科技國際化戰略,不斷深化多領域、全方位的國際合作,對外交流與合作水平進一步提升。

融入國家整體外交,全球合作布局加快推進。積極推動糧食等國際合作,在中比雙方領導人共同見證下簽署了《關于成立全球變化與糧食安全聯合實驗室的協議》。由中國農科院牽頭建設的蠶桑科技合作中心示范園已成為中古合作的象征,牽頭啟動的“中國-東盟農業科技協作網”成為科技部對東盟合作的重要平臺。推進強強聯合,進一步拓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與國外大學、科研機構及國際組織簽署(續簽)院級戰略合作協議11份、所級合作協議34份。新建或著手籌建“中澳可持續農業生態聯合實驗室”等5個聯合實驗室或研究中心,深化了實質性合作。

加快農業科技“走出去”步伐,國際合作空間進一步拓展。在商務部、農業部、科技部的支持下,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外交戰略,積極推進農業科技“走出去”。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巴基斯坦拓展了棉花領域合作,“中棉所44”已在中亞三國大面積推廣種植;“中棉所49”和“中棉所63”有望在2015年通過吉爾吉斯審定,產量比當地對照品種增加50%,得到吉爾吉斯農業部的最高嘉獎。綠色超級稻、作物害蟲防治、禽流感防控、蔬菜品種以及蠶桑、飼料相關技術與產品已推廣到美洲、東南亞、非洲等廣大地區,進一步夯實了全院農業科技國際合作基礎。

大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充分利用國內外多種渠道,爭取各類國際合作項目245項,其中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專項13項、政府間與對外援助項目8項、農業部國際交流合作專項28項、國家自然基金國際合作交流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10項,新增國際合作經費1.6億多元。組織舉辦/承辦了國際真菌毒素大會、首屆國際谷子遺傳學大會、第五屆國際牦牛大會等各種國際學術會議、科學家峰會、專題研討會49次。積極爭取各類公派留學項目,18個單位53人獲批赴美、英、德、荷、澳、加等國深造,再創資助人數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