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金祥指出,野外臺站是農業科研的第二實驗室,是農業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也是農業科研人員“頂天立地,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進千萬家”的主戰場。要不斷加強野外臺站的基礎平臺建設,對滿足新時期農業科研需求、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等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李金祥強調,長島站位于華北和東北兩大農業區的交匯處,是我國最重要的鳥類、昆蟲、蝙蝠以及魚類等海洋生物的遷徙通道,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非常優越,在這里建設農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平臺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重大意義。長島站應在現有科研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新的研究領域,以植保學科建設與發展為統領、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堅持面向產業發展需求,通過科學規劃、加強建設、規范管理、有效使用和強化保障,全面提升長島站的發展水平,大幅增強該站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和服務地方的支撐能力,為我國有害生物綜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李金祥勉勵大家傳承和發揚“海島為家、艱苦為榮、奉獻為本”的海島精神,本著“臺站發展與院所發展相結合、臺站發展與服務地方相結合、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緊緊抓住國家持續加大科技基礎條件和野外臺站建設力度這一重要契機,梳理并制訂詳細的發展規劃綱要,優先申報符合政策、適應形勢和自身急需的建設項目努力將長島站打造為產、學、研相結合的國家級平臺。
據悉,長島站于2003年正式建立,通過10余年的野外系統監測,形成了以遷飛害蟲監測預警為主、天敵伴遷行為研究為輔的獨特研究方向,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昆蟲跨海遷飛學系統研究的空白,也為棉鈴蟲、黏蟲等重大遷飛性害蟲的區域性監測與異地預報提供了關鍵科學資料。(通訊員 孫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