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創新團隊秉承“聚焦民生,保障食安”的宗旨,致力于研究民眾關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團隊先后承擔國家重要科技任務10余項,研發農藥殘留快檢產品65個,實現技術轉讓25件,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7項,研究成果在山東、西藏等多地和企業推廣應用,2023年榮獲“中央和國家機關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
肩扛“國家責”,為提升農業標準化添“砝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農藥殘留是影響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團隊圍繞我國高毒農藥的替代農藥需求,針對部分小宗農產品‘無標可依’的情況,標準化研制了149種農產品中36種農藥的561個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占我國現有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總數的5.6%,為擴大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范圍,推動行業健康綠色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為解決韭菜等設施蔬菜質量安全突出的問題,團隊首席金芬研究員帶領團隊在摸清設施情況下農藥殘留降解規律的基礎上,集成綠色生產和快速檢測等監控技術,構建了基于全產業鏈的設施韭菜、黃瓜和番茄的標準綜合體,切實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和監管中所面臨的問題,為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農業提質增效保駕護航。
她深知“科研成果離不開應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帶領團隊將研究成果在山東壽光等設施蔬菜主產區進行了推廣應用,受到了企業、農戶的交口稱贊。她在示范區與種植者交談時激動地說“這下我就敢說我們的研究真的有成果了!”。
心系“百姓事”,做老大媽手中的“彈簧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全國政協委員、團隊資深首席王靜研究員在2022年“兩會”中親自聆聽總書記的教誨,并銘記于心,她經常教導團隊成員“唯有把好農產品質量安全關,才能不負總書記的重托,不負人民的期望。”王靜研究員帶領團隊經過十余年攻關,研發了吡蟲啉等40多種農藥殘留的快檢產品。一盒茶葉,只需試紙和一部手機,5分鐘內就能測出茶葉中農藥殘留情況。
“研究圖像識別的時候,經常出現問題,換一部手機,在不同環境光下,檢測出的結果都不一樣,這個階段非常痛苦。研究中遇到各種困難都是正常的,只要咬牙渡過這個難關,一切都會柳暗花明。”回憶起研究過程,王靜研究員語氣中沒有一絲負能量,反而帶有幾分直面挑戰的躍躍欲試。“希望我們可以做出像老大媽手中的‘彈簧秤’一樣簡單、快速、實用的產品。學成文武藝,貨與‘百姓家’,我們為服務普通消費者和產業做好了準備!”
情系“鄉村人”,爭當科技賦能的“排頭兵”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為推動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金芬、佘永新等團隊骨干主動積極承擔了經濟基礎弱的西藏察雅縣和薩嘎縣的幫扶任務。她們不畏嚴重的高原反應、惡劣的氣候條件,在酷暑和嚴寒中先后多次帶隊在4000多米的高海拔缺氧環境下,風塵仆仆奔赴一線,展開調研、技術攻關和科技指導等工作。
“我們協助當地打造了‘察雅縣黑青稞’等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金芬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還培育了一個具有生產高端青稞產品的鄉鎮農業合作社,為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了‘自我造血’能力,這是我們農業科研工作者最大的成就”。”
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團隊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一懂兩愛”團隊,傳承腳踏實地、勇于攀登的光榮傳統,發揮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的優良作風, 在推動鄉村振興、農業高質量發展事業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