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農民日報社、中國種子協會聯合開展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種業十大里程碑事件”推評活動揭曉,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榜上有名。
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是我國作物種質資源長期保存與研究中心,于1986年10月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落成,隸屬于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該庫的總建筑面積為3200平方米,由試驗區、種子入庫前處理操作區、貯藏區3部分組成。貯藏區建有兩個長期貯藏冷庫,貯藏面積為300平方米,其容量可保存種質40余萬份。
該庫建成為我國開展搶救性收集分散在全國各地珍稀、瀕危的農家種、野生近緣種、國外引進品種,進行長期妥善保存與供種創造了必要條件,1998年以來,已為各相關單位累計供種10萬余份。截至2013年5月,國家作物種質庫已長期保存了220多種作物39萬余份種質資源,保存數量位居世界第二。按植物分類學統計,隸屬35科192屬780余種。其中80%資源是從國內收集的,且地方品種資源占到60%,稀有、珍稀和野生近緣植物約占10%;同時試管苗保存39種無性繁殖作物種質資源330余份。
據悉,本次推評活動由種子管理部門、中央主要新聞單位以及種業界資深專家共同推評產生。推評出的“中國種業十大里程碑事件”包括從改革初期“四化一供”的提出,到近年來深化種業體制改革,以改革開放以來這些在關鍵歷史節點上發生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梳理了我國種業的發展脈絡,記載了民族種業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