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先進人物系列報道之四:情定菜花 逐夢三農
李云昌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1955年生于湖北省崇陽縣。現為油菜研究室主任、國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作物學會油料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油菜學組組長。先后榮獲湖北省科技攻關先進個人、湖北省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中國農科院科技開發與產業發展先進個人、中國農科院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勞動模范稱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痛心的油票
20世紀70年代初期,李云昌高中畢業后成為回鄉知青,在鄂東南山區務農。一個春夏之交,他和村里人一起收割油菜,本指望能多收菜籽換油吃,可最后打出的菜籽畝產不到50公斤,吃油成了全村人的奢望。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他考入華中農業大學,眼看著城里人也跟農村人一樣,每月二兩油票,吃油難的日子深深印在了他的腦海里。恢復研究生考試的第二年,他考上研究生,師從我國油菜遺傳育種先驅劉后利教授和我國雜交油菜育種泰斗傅廷棟院士。1984年研究生畢業后分配到中國農科院油料所,他的人生夢想與油菜結下不解之緣。
國際合作尋經費
1991年,經過激烈的競爭,他獲得主持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的子專題的機會,然而每年只有1.5萬元的研究經費。僅靠每年1.5萬元的國家經費是難以滿足大量研究工作需要的。他苦苦思索,一個大膽的想法在腦海中形成,何不利用多次出國進修和參加國際會議獲得的信息,申請國際合作項目。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1年,他獲得國際原子能機構基金項目1.5萬美元,1995年獲得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項目13萬美元,該項目經費是以儀器設備的形成提供的,這使他的課題組實驗室條件大大得到了改善。1996年又獲得歐盟合作項目20萬歐元的經費支持,這令課題組如虎添翼,較為充足的科研經費,較好的實驗條件,使他向夢想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超級”雜交油菜的誕生
1989年,李云昌開始了雜交油菜新品種選育,他從一開始就將新品種選育目標鎖定在一個高的起點上,即高產、優質、抗(耐)病、廣適應性。
為克服波里馬不育系低溫存在微量花粉的缺點,他打破常規,大膽提出了臨時保持系、永久保持系的概念和利用三交雜種的育種策略,首次利用核誘變技術改良波里馬不育系的微量花粉,取得了成功,培育出8908A不育系和相應的8908B保持系,這在國內外實屬首次。
1997年,利用不育系8908A選育的油菜新品系“7789”誕生。該品系當年參加區試,經過兩年試驗,區試47個點全部增產并表現極為顯著,創造了湖北省區試和國家(長江中游)區試所有試驗點全面增產的紀錄,被界內認為超級雜交油菜。2000年通過湖北省審定,正式定名為“中油雜2號”,2001年通過國家審定。
中油雜2號以其豐產性突出、穩產性強、品質優良、含油量高和抗病性、抗到性、抗凍性強等優點,連續8年被湖北省列為油菜主導品種,目前仍是湖北、湖南、江西和國家區試(長江中游)的對照品種,全國累計推廣應用4000多萬畝,2003年榮獲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讓油菜花香滿神州
中油雜2號的選育推廣取得了巨大成功,李云昌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再接再厲,又先后育成了中油雜8號、中油雜11等16個油菜新品種。這些品種包括長江上游貴州省審定品種中油6303和長江下游上海市審定品種希望528,品種實現了從長江流域上游到下游全覆蓋。其中,中油雜8號是湖北省和國家(長江中游)區試中第一個在氣候適宜年份含油量超過45%的品種,2006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尤為突出的是國家審定品種中油雜11,湖北省區試平均單產190.2公斤,比對照增產11.34%,居第一位;國家2003-2004年長江上、中、下游區試均居第一位,分別比照增產20.35% 、25.71%和11.97%,開創了我國同一油菜品種在國家長江流域上、中、下游三大區試中增產同時奪魁的新紀錄,并且以極強的增產率覆蓋了90%以上的區試點。該品種2005年同時通過國家長江上、中、下游三大生態區審定,是到目前為止唯一同年通過國家長江流域三大生態區審定的品種。
從2006至2011年,中油雜11連續6年列入湖北省主推品種,2006—2008年和2010—2012年被農業部確定為整個長江流域主導品種,已累計推廣應用面積3000多萬畝,是我國首個走出國門推廣的油菜品種,2008年獲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一等獎,2009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獲農業部豐收獎一等獎,201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為盡快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李云昌帶領課題組于2001年成立了武漢中油大地希望種業有限公司,從此走上了育、繁、推一體化的道路。一年之中,他有一半的時間是試驗田,繁殖制種田和高產示范田中度過的。他所在的課題組已累計發放宣傳資料50萬余份,所選育的油菜品種覆蓋了全國油菜種植面積的8%-10%,年均推廣應用面積800萬畝左右,為實現“油科夢”、促進我國油菜生產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