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之際,中央領導給予了高度的關心并作出批示,這說明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中國農科院和我們農業科學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認可。我們感到無比自豪和激動,比以往更加團結、更加熱愛本職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為未來農業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具體、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更重要的是,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落實到自己的具體科研工作中。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農業科學院要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推動我國農業科技整體躍升。李克強總理在批示中指出,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緊扣我國農業技術“短板”,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推進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新貢獻。
作為一名從事小麥遺傳育種研究的科技人員,和“小麥遺傳育種創新團隊”的首席,我們將以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為指導,扎實推進小麥科研,做實3項重點工作,為我國小麥產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是加強黃淮海地區的研究力量。黃淮海地區是我國小麥的主產區和主戰場,黃淮海小麥產業的需求就是國家重大需求。過去15年,我們分別在石家莊和安陽建立了育種試驗站,與棉花所合作,共有8名科技人員全職在黃淮海地區工作,育成了8個新品種,團隊擬進一步調整人員布局,從分子育種技術研究到新品種選育推廣,全面加強在黃淮海地區的研究力量。目前這一地區小麥發展主要面臨缺水、加工品質不能滿足供給側改革需求、赤霉病進一步加重三大問題。簡單地說,黃淮北片需要優質節水小麥,黃淮南片需要優質抗赤霉病小麥。
二是在黃淮北片重點培育和推廣優質節水小麥。我們將于2017年秋播期間,在保定地區安排“中麥175”萬畝節水展示方,15-20個新品種兩水和三水篩選試驗,通過召開現場會等形式,推動節水小麥發展。同時在河北省、山東省開展大面積示范,將審定的優質節水小麥新品種“中麥29”,與種糧大戶、面粉企業建立合作,為小麥供給側改革和增加農民收入提供品種支撐。
三是在黃淮南片重點培育和推廣優質抗赤霉病小麥。利用分子標記技術,結合溫室和海南加代,快速培育抗赤霉病新品種。我們將于2017年秋播期間,重點加強苗頭品系“中麥587”在河南、安徽和陜西的大面積示范,與中糧等企業合作,推動訂單種植,打造我院優質麥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