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紫”系列高營養水稻現場觀摩會在山東省東營市召開。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中國作物學會理事長翟虎渠,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于永德、省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潤國、東營市副市長韓利學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劉春明等出席了活動。
據悉,“中紫”系列高營養水稻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山東省水稻研究所及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合作育成。“中紫”系列水稻新品種糊粉層厚度能達到普通水稻的3-10倍,微量元素、維生素含量、膳食纖維比普通白米提高3-5倍。該品種花青素含量高,香味濃郁,同時糊粉層層數顯著多于普通品種,是國際上首個糊粉層加厚的高營養米水稻品種。
參加觀摩的領導和專家們認為,中紫系列高營養水稻既能滿足人民健康飲食結構的需要,又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求。該成果的完成是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結果,院地合作既發揮了國家隊的作用,又將促進農民致富增收,將大有可為。該項研究探索了一條水稻育種從能量型向健康營養型轉變的新途徑,對提高水稻營養品質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希望能夠拓展到普通大米的應用,大力發展高營養水稻為代表的特色種業、特色產品、特色產業鏈,把特色作物產業做大做強。
會議代表現場觀摩了“中紫”系列高營養水稻材料育種示范現場,品鑒了營養米粥、紫米茶等中紫系列水稻產品,實地考察了位于東營市農業示范區的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東營基地和中農東營耐鹽作物研究中心建設項目選址。
來自當地政府、研究合作單位和相關企業代表60余人參加了觀摩活動。(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