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進一步提高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以下簡稱“院獎”)管理水平,促進重大學術性成果和實用性成果涌現,提升獎勵成果質量,同時激勵青年科技人員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中作出突出成就,助力青年科技人員成長,中國農科院不斷完善院獎工作機制、創新成果培育方法。2014年,中國農科院修改院獎獎勵辦法,取消原獎勵等級,并分設杰出科技創新獎和青年科技創新獎2類獎勵。青年科技創新獎獎勵由40歲以下科技人員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獎勵范圍包括基礎研究、技術發明、科技進步和軟科學研究等4類,旨在提升青年科研人員的成果培育意識,為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搭建重要的平臺,加速創新團隊首席后備人才成長,為培育和沖擊更高級別獎勵打下堅實基礎。自青年科技創新獎設立以來,2015年、2016年,先后有“集約化農區地下水硝酸鹽溯源與控制技術”等5項成果獲獎。

2016年,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劉恩科博士牽頭完成的“旱作農田土壤有機碳高效固存機制研究”和蜜蜂研究所李繼蓮博士牽頭完成的“傳粉蜂病毒和微孢子蟲病的鑒定分類、跨種感染及致病力的分子機制”等2項成果被授予青年科技創新獎。“旱作農田土壤有機碳高效固存機制研究”項目圍繞旱作農田土壤有機碳的轉化、保護和穩定等基礎過程,研究發現旱作農田外源有機碳加入對原有土壤有機碳的激發效應,深刻影響碳固定、旱作土壤有機碳轉化和固定,與低碳代謝微生物區系及功能具有共演化規律,為有機碳的高效固存提供了科學依據。“傳粉蜂病毒和微孢子蟲病的鑒定分類、跨種感染及致病力的分子機制”項目深入探究新出現和再發病毒病和微孢子蟲病致病機理,首次發現煙草環斑病毒和微孢子蟲均可進行跨宿主傳播,為解決傳粉蜂數量下降問題和保護蜂種資源多樣性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日前,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獎網頁已正式開通,內容包括獎勵辦法和歷年獲獎成果簡介等。2017年度院獎申報工作也已正式開始,通知請見,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積極申報青年科技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