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所砬山試驗基地職工紀實
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在遠離大城市、離縣城也有十幾公里的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砬山試驗基地,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一直默默奉獻了幾十年,隨著歲月流逝,大部分職工已經退休回到縣城居住,目前僅有6人繼續(xù)在基地從事著科研輔助和后勤保障工作,他們當中最年輕的也已將近50歲。他們在譚守德場長的直接帶領下,與所內其他科研工作者一道,繼續(xù)為果樹科研事業(yè)發(fā)展默默奉獻著。從他們不計名利、不計個人得失、艱苦奮斗幾十年的工作中,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奉獻的精神和信念的力量。
一、積極協調,服務科研
自砬山試驗基地建成以來,在農業(yè)部、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地方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基地各方面建設都取得了很大進展。長期以來,部、院領導和各有關領域專家曾多次深入砬山基地考察、調研,為基地發(fā)展出謀劃策。國家種質資源興城梨、蘋果圃的不斷完善,農業(yè)部興城北方落葉果樹資源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的落成試用,院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項目“砬山試驗基地綜合高效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設計研究”的順利實施以及該基地被列入全院“十二五”基地建設規(guī)劃等等,都將使基地發(fā)展建設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2010年9月,時任院長翟虎渠到果樹所檢查指導工作時,曾親自到譚守德場長和其他職工家里走訪慰問。節(jié)假日期間其他有關領導同志也曾多次到砬山職工家中送上節(jié)日的祝福。果樹所劉鳳之所長、郝志強書記及其他所領導更是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到基地與大家進行工作研討和看望慰問。平時工作中遇到問題,分管基地工作的程存剛副所長更是經常和譚場長在基地內隨便找個地方坐下來就進行分析討論。這些都使職工們進一步堅定了服務科研、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的信念和決心。
砬山試驗基地占地面積3145畝,現在已利用土地1300畝,其中科研試驗園共700余畝。這樣大面積的基地與周圍幾個村的土地接壤,由于管理得當從未發(fā)生過與周邊村屯間的土地糾紛,通過共同努力,營造出了“大家齊動手、共同為科研”的良好氛圍,為促進基地發(fā)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基地職工積極協調、細心管理,為順利完成各項科研試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譚場長經常說,在科研工作中我們能起到的只能是輔助和服務作用,現在基地內的試驗園越來越多,上級和研究所信任咱,讓我們在基地進行服務、管理,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和信任。國家把這么大的資產交給我們看護,這是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基礎,想到這些就覺得應該更加認真地做好工作。
二、嚴格值守,保護試材
基地內擁有“國家種質資源興城梨、蘋果圃”和近年來各課題組已建和在建的各種果樹試驗園、示范園和觀測苗圃,它們對保存果樹資源、提供各種試材及試驗數據、促進果樹科研具有重要作用。基地職工要保證好這么大面積各種試驗園的試材安全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多年來在基地的工作與生活使他們對田間管理、科研輔助等工作都駕輕就熟,但對工作大家都是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生怕給科研人員提供的試材出現丁點兒差錯。
當與他們談論起如何保護這些試材安全時,他們只是簡單說:“沒啥,平時多走走、多轉轉,遇到情況及時處理。”別看他們說的輕松,自己試著沿試驗園邊界走一圈粗略計算下來競有十幾公里。這其中并不都是平整的道路而且多風,邊界線上很多是溝坡地帶雜草叢生,一圈轉下來將近半天工夫。普通人可能走一次都覺得累,他們卻是幾年、幾十年,也許是真習慣了,他們看起來走得不快但轉眼就出去好遠。他們經常是睛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因戶外工作多身上的衣服基本都染成了土黃色,與這里的山山水水融為一體。看著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基地和碩果飄香的果園,我們很難想到基地邊界上能看出腳印的小路都是他們踩出來的。這里可能沒有那么多感人的事跡,只有年復一年的重復與守望,但就是在這些小事上看到了基地職工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
三、封山育林,護林防火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砬山基地實行封山育林政策后,這里植被逐年恢復,現在草木蔥郁、枝繁葉茂,各種自然林與人工經濟林拔地而起,給基地增添了不少生機與活力,同時也吸引了周邊村民的目光。農民都覺得山上的草好、環(huán)境好,把自家的牛羊趕到山上來放牧真好。另外這里植被真好,砍些柴火對山上能有啥影響。不僅能燒一冬天,還能賣錢哩。對這些,砬山職工同志們都耐心地做好說明教育工作,同他們講清封山育林的重要性,取得村民的諒解與支持。現在到基地隨處都能看到封山育林的成績,因為常在基地的果樹所人看慣了路邊竄出的野兔和草叢里出沒的野雞,才不再感到驚奇,但在別人看來這像是世外桃源。據基地職工講,這里還有野生的黃羊,至于參觀者是否能見到,那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山上植被恢復以后護林防火壓力明顯增大,這里冬春兩季天氣干燥、降水少且風力大,極易發(fā)生山林火災,果樹所領導與職工們都非常重視這項工作。進入基地后,隨處都可以看到“護林防火、人人有責”和“禁止在山上使用明火”之類的標語。砬山腳下還有兩塊已故職工的墓地,所以每年清明前后都是護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時期。基地職工同研究所辦公室有關人員堅持每天在上山的各個路口值班和值守,以確保護林防火安全。由于這些年管理得當、措施得力,大家都養(yǎng)成了文明祭掃的新風尚。
緊急情況面前,果樹所人表現出的團隊精神與戰(zhàn)斗力受到了當地有關部門的一致好評。2011年3月6日,基地附近農村發(fā)生山火蔓延到基地界內,研究所領導在第一時間趕到,譚場長迅速組織職工配合地方有關部門和武警官兵進行撲救。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zhàn),大火終于被撲滅了,但過火面積達400余畝,給二十多年封山育林與植樹造林的成果造成了很大損失。為防止發(fā)生復燃現象,基地職工一直在山上值守到第二天清晨。面對過火后的焦土,大家欲哭無淚。當研究所領導上山慰問時,他們又表現出堅強的一面。人們都說:“草燒了可以再長,樹沒了可以再種,只要咱們信念不倒,再現青山綠水就指日可待。”果然,經過幾個月的恢復,現在的砬山又開始煥發(fā)新的生機與活力了。
四、堅定信念,共創(chuàng)輝煌
在這個距葫蘆島市、興城市都有十幾公里的興城市元臺子鄉(xiāng)西砬子村,雖說不是什么邊遠地區(qū),但購買一些生活用品也要出去幾里地到鄉(xiāng)鎮(zhèn)才能買到,大件商品則需要進城置辦,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我們是難以體會到這種不便的,但他們卻總說只要基地各項工作不斷推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個人又能算得了什么。近年來,隨著幾個科研和基建項目的順利實施,為基地進一步發(fā)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看著平整的水泥路、整潔的場部,大家心里感慨萬千。
隨著果樹研究所相關科研工作在基地的發(fā)展建設,基地承擔的科研、服務任務也越來越重。6名職工與這個占地面積3145畝的基地相比已顯得有些單薄。談到今后的發(fā)展時,他們都表示:現在都快接近五十歲了,干工作已有些力不從心了。希望能有更加年富力強,具有更高水平的干部加入到隊伍中來。由于工作性質不同,使他們在科技創(chuàng)新、技術推廣與成果轉化等獎項中很難有十分突出的表現,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研究所和上級領導從來就沒有忘記過他們在科研、服務和后勤保障工作中做出的貢獻,總是在現有條件下最大限度地為砬山職工提供工作、生活的便利條件,為解決現實工作、生活中的難題提供幫助。譚守德場長本人曾在果樹所多次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yōu)秀。在慶祝建黨九十周年前夕,他又被葫蘆島市評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
新的一天即將開始,基地職工又將與所內其他科研工作者一道踏上新的征程。隨著政策和投入的不斷加大,相信果樹所人一定能在砬山這片土地上譜寫出更加輝煌的篇章。(通訊員 杜長江)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yōu)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