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和9日,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家洋先后到
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和
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調研。
在
環發所,李家洋在院科技局局長王小虎等人的陪同下,考察了氣候變化、環境工程、旱作節水、生態安全、環境修復研究室及農業分析測試中心、數據中心和部分實驗室,聽取了梅旭榮所長的匯報,并同所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及部分科學家座談,交流學科發展方向、人才隊伍建設、科研成果產出、科研經費管理與使用等方面的工作。
李家洋對
環發所近60年的建設與發展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研究所今后的發展提出了要求。在學科建設方面,要進一步理清學科發展方向,發揮研究所的科研特色,提高研究所的影響力,建立國際知名學科團隊。在人才培養方面,要注重年輕科研人才的引進和現有科研人員的培養工作,打造創新團隊。要做好平臺建設、基地建設工作,改善實驗條件,發揮好支撐作用。他鼓勵全所職工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做好科研工作,為建設現代科研院所作貢獻。
在加工所,李家洋在副院長王韌、科技局局長王小虎等人的陪同下,視察了加工所園區、農業部綜合性實驗室、農產品加工工程中心及部分課題組,與所班子全體成員、中層干部和部分專家進行了座談,聽取了戴小楓所長關于加工所基本情況以及研究所在科技體制、領軍人才、設施條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的匯報。
李家洋對加工所一年來在戰略定位、發展思路、學科調整、科研立項、成果培育、人才隊伍、國際合作、管理創新、激勵機制、文化氛圍和精神風貌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目前農產品加工科技面臨著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等一系列新的國家需求。這要求農產品加工科技要加強基礎研究,發展高技術,不斷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及產品;大幅度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在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農民就業上作出更大的貢獻;解決農產品減損、增收和增效等突出問題,大幅度提高產地初加工和農產品保鮮與物流水平等。這些國家重大需求,迫切要求我國農產品加工科學技術有一個大的發展。農產品加工所作為本領域內唯一的國家級科研機構,肩負著發展農產品加工科學技術、轉化技術成果、培養農產品加工高級科研人才、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和提供農產品加工政策咨詢等國家隊的神圣使命。相比作物科學等傳統農業科技領域,農產品加工科技具有實用性強、高技術、前沿性、專利性、高附加值、研發應用周期短、工程化等顯著特點,面對良好的發展戰略機遇,要進一步凝練目標、突出特色,立足創新,與企業對接、合作,努力在戰略高端做大做強。
李家洋對加工所的發展和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一是抓住知識產權的獨占性、地域性和時間性等特征,加大專利申請、專利轉讓、專利保護等方面的工作。二是進一步調整部署,集中力量,依托科研優勢,引導科研人員努力研究開發出科技含量高、營養、健康的高端特色產品,全力打造金字招牌,大幅度提高科技產業創收能力,優化產業結構。三是堅持以人為本、以研為先的發展理念,圍繞人才、項目和成果,打造科研、支撐和管理等3支隊伍。四是著眼于研究所未來10-20年發展面臨的重點學科和優先領域,研究思考人才團隊、科技平臺、管理創新和創新文化等建設。五是堅定信心,通過艱苦奮斗,將加工所的各項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努力實現研究所3年面貌大改變的跨越式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