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外交部部長助理樂玉成、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薛亮等領導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各成員體的農業官員、專家、企業和農戶代表近500人參會。APEC農業技術合作工作組牽頭人、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唐華俊主持會議。
張桃林在致辭中指出,針對農業技術轉移領域存在的關鍵問題開展廣泛研討,分享各成員體在農業技術轉移方面的成功經驗,分析區域技術轉移中存在的困難和挑戰,對于促進亞太地區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立足自主創新和加強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促進傳統精耕細作技術和現代農業技術融合,農業技術優勢持續增強。目前,中國在農作物雜交生產、動植物保護、設施園藝、農業機械化和農村能源等領域的技術成熟度、技術適應性和市場成熟度等方面都已達到較高水平,有些領域已經開始走出國門,產生了很好的國際反響。中國在相關農業技術和產品上的優勢以及與亞太成員體間良好的合作基礎,為中國與亞太農業合作和交流帶來了巨大空間和潛力。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唐華俊作為APEC農業技術合作工作組(ATCWG)牽頭人,不斷深化與APEC各成員體的農業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引導工作組內部活動。在2年時間內,工作組共成功申請APEC基金21 項,有力促進了APEC各成員體的務實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提升了ATCWG工作組在APEC的影響力。
樂玉成在致辭中指出,農業技術合作是APEC農業和糧食安全合作的重要內容。農業技術的轉移與推廣對于提高各成員特別是發展中成員農產品生產能力,增強糧食供應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應從3方面進一步加強APEC農業合作:一是利用APEC渠道,深化農產品貿易與技術合作;二是整合現有資源,發揮相關機制作用,綜合協調各領域參與;三是調動工商界力量,鼓勵私營部門參與。
薛亮在致辭中強調,傳統的技術轉移模式已不適應亞太地區農業技術合作的要求。現存的各種商業性和機構性的障礙阻礙了APEC成員技術創新體制的改善。各成員體應在分享農業技術轉移經驗的基礎上,共同研討農業技術合作模式,建立開放式的交流與對話機制,為亞太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共同提升糧食安全的科技保障能力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會人員圍繞氣候變化及糧食安全中的技術轉移、APEC經濟體農業技術轉移合作、技術轉移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私營企業在技術轉移中的作用等4個專題進行交流研討,分享各APEC成員體在農業技術轉移方面的政策投資環境、成功經驗、優秀模式,探討在APEC成員體間建立高效農業技術轉移平臺和機制的模式,提高APEC區域農業技術轉移效率,促進區域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大會同期舉辦了農業科技最新產品與技術成果展、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技術交易平臺開通儀式,以及“2010-2011年度重大農業科技產業化進步獎”評獎與頒獎活動等。
據了解,此次大會是我國今年在APEC農業領域發起的一次重要活動,得到了各成員體的積極支持和響應。會議旨在落實2010年APEC領導人會議和糧食安全部長級會議成果,推動APEC區域農業技術轉移合作,加強各成員農業技術方面經驗交流和能力建設,促進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與交流。

“APEC農業技術轉移大會暨第四屆中國農業新技術新成果交易對接大會”在京召開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致辭

外交部部長助理樂玉成致辭

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薛亮致辭

APEC農業技術合作工作組牽頭人、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唐華俊主持會議

與會領導開通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技術交易平臺

(資料來源:11月23日中央電視臺一套《晚間新聞》)

(資料來源:11月30日中央電視臺七套《聚焦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