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我院舉行。我院院長翟虎渠、湖北省副省長劉友凡先后在簽字儀式上講話,并分別代表雙方在協議上簽字。
翟虎渠院長在講話中指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為國家綜合農業科研機構,自建院以來,在服務“三農”、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過去近50年中,我院不僅組織全國農業科研力量協作完成了雜交水稻這樣舉世聞名的重大科技成果,同時也獨創性地開展了馬傳貧、禽流感、口蹄疫疫苗,轉基因抗蟲棉和雙低油菜等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農業科研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為促進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農科院與湖北省政府及湖北省農業科研及教學單位間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加強湖北省和中國農科院的農業科技合作,有利于實現資源優勢互補,提升雙方的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為湖北乃至廣大長江流域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關于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翟虎渠院長說,2005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對農業科研的投入”、“抓緊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按照我院設想,我們希望用五到十年時間,逐步在全國各大農業生態區域,建設區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并根據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發展布局,依托優勢農產品產業帶,設立農業科技試驗站,最終構建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區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農業科技試驗站為核心內涵,建立布局結構合理、區域分工明確、優勢資源互補、科研開發與科技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新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劉友凡副省長在講話中說,湖北省地處長江流域的重要區段,作為華中地區的重要糧食產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民增收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湖北省農村經濟飛速發展,農民收入迅速提升,油菜、棉花、水稻生產都居于國內前列。按照科技興農的要求,建立多層次的、功能完備的農業科研服務體系,形成服務型的農業科技創新中心,集中優勢資源,發揮地區優勢和特色,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速度,不但是積極發揮華中地區農業區位優勢的需要,也是切實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要求。積極推進湖北省政府與中國農科院科技合作,建立有特色、有影響、有效益的一流農業科技創新中心,不僅符合國家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要求,而且對于湖北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根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合作協議”,針對湖北省在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環境安全、農業產業化、農產品競爭力及農民增收等方面存在的重大技術難題,雙方組織有關專家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技術對策和項目建議,開展跨地區、跨學科的協作攻關研究。根據湖北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農科院將新成果、新技術、新品種優先在湖北省示范、推廣應用。
中國農科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將共同努力推動建立“中國農業科技華中創新中心”,使其成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組成部分。中國農科院利用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重點實驗室、農作物改良中心等科研基地和技術平臺,為湖北省科研院所提供開放的課題及客座研究條件。
湖北省人民政府將圍繞本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目標,對雙方商定的研究推廣項目,向中國農科院提供研究、試驗、示范、推廣基地與場所;并加大對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和中國農科院在湖北的研究所的支持力度,對中國農科院在湖北省創辦、合辦、領辦的科技型企業,在政策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
我院出席簽字儀式的還有副院長雷茂良、劉旭,以及院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湖北省出席簽字儀式的還有省政府副秘書長劉傳奇、科技廳黨組書記、副廳長李濤、省農業廳總農藝師徐能海、省農科院院長馮祖強、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戴貴洲及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等。
翟虎渠院長與湖北省副省長劉友凡親切交談
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合作協議簽字儀式
湖北省副省長劉友凡等一行
我院翟虎渠院長、雷茂良副院長、劉旭副院長,以及院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簽字儀式
湖北省副省長劉友凡發表講話
翟虎渠院長講話
我院院長翟虎渠、湖北省副省長劉友凡分別代表雙方在協議上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