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農業部在人民大會堂召開表彰大會,對五年來一批在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20個科研、教學單位和種子企業予以表彰。中國水稻研究所副所長李西明研究員代表水稻所出席了表彰大會并被授予“全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先進集體”獎牌。這也是我院受到農業部此項表彰的唯一的一家單位。
植物新品種保護是推動農業植物育種持續創新和種子產業化的根本動力。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自實施以來,水稻所領導非常重視加強對新品種保護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力度,2002年成立了所維護知識產權工作組,全面負責全所知識產權包括植物新品種權的維護,實行管理一體化。其次規范管理科研成果,提高科研人員自覺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先后出臺了《中國水稻研究所保護知識產權暨維護無形資產使用權若干規定》、《中國水稻研究所科技開發管理辦法》等相關規章制度,將獲得新品種權作為科研人員業績考核范圍,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同時還將科技成果(包括品種權)轉讓、轉化所獲得收益的45%讓益給科技人員,這些措施大大激發了科研人員對科研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同時踏踏實實開展品種權的維護行動,主動與當地農業主管部門溝通,刊登維護聲明,召開維護會議,組織維權隊伍,深入各地區進行維權行動,為推動水稻種子行業維護知識產權工作做出了表率。
通過兩年多的實踐,極大地鼓勵了科研人員通過申請品種權來保護自己的育種成果的積極性,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至今水稻所已申請水稻品種權13件,其中已授權3件。中9A是水稻所第一個于2000年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權的水稻不育系,通過轉讓和合作開發,先后向南方稻區12家種子公司、13個省轉讓了中9A不育系的使用權,不但保障了品種權人的權益,更重要的是讓授權品種創造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自身也獲得了200多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目前一個有償轉讓、利益共享,使農民、種子企業、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獲得“四贏”的良好發展局面正在水稻所形成,并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