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當好農業科技援疆的使者
記中國農業科學院援疆工作小組
發布時間:2014-09-05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辦公室、人事局
編者按:2011年8月25日,中國農科院舒文華、王長江、劉振虎、楊秀春和黃慶德5位同志,與全國430多名援疆干部一起奔赴新疆這塊熱土,成為新疆農業科學院、畜牧科學院和農墾科學院的一分子,開啟了為期3年的科技援疆生涯。3年來,他們牢記使命,克服困難,無私奉獻,扎實工作,在各自崗位上為新疆的現代農業發展和農牧民致富作出了重要貢獻。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在有關援疆工作總結批示中寫道:“5位同志出色地完成了援疆任務,辦了許多有科研部門特色的大事、實事,自治區黨委、政府和援疆單位給予了表彰、肯定,值得我們學習。”現陸續刊登院援疆工作小組和5位援疆同志的先進事跡,供大家學習交流。
2014年8月11日上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第七批援疆干部總結表彰大會”上,農業部援疆干部團隊等50個集體被授予“第七批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援疆干部優秀團隊”稱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在8月8日也授予農業部援疆干部團隊“援疆先進集體”稱號。中國農業科學院5名援疆干部作為農業部援疆團隊(共10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兩項光榮稱號的獲得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中國農科院贏得了榮譽。他們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得到了自治區和兵團的高度肯定,分別被授予優秀援疆干部稱號,并榮立二等功和三等功。
從進疆之日起,援疆小組每一位成員的角色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中國農科院的科技工作者分別成為了新疆“農科三院”的院、所和處級領導。這是各級組織的信任,是部、院黨組和自治區、兵團黨委的重托,他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決心全力以赴,認真做事,踏實干事,為新疆農牧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國之大,每次下鄉調研都要奔波上千甚至上萬公里,身體異常勞累。但他們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無論在南疆、北疆,還是在農村、團場,大家深入田間地頭、加工車間,了解情況,詳細咨詢,傾聽意見,交流探討。通過調研,他們對新疆農牧業科技和農牧業生產情況有了基本認識,特別對新疆“農科三院”干部職工不怕困難、艱苦創業、在較為落后的科研條件下取得的科技成就感到欽佩,對新疆農牧民和兵團官兵在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戰天斗地、改天換地、千方百計保障糧食安全的英雄壯舉所震撼,決心向新疆“農科三院”的科技專家學習,向各族農牧民和兵團戰士學習,盡自己的最大力量做好援疆工作,為邊疆的穩定做出自己的貢獻。
積極撰寫調研報告和工作建議,發揮參謀助手作用。 舒文華先后寫出了“在新疆農科院研究所調研的幾點體會”等3個調研報告和 “關于中國農業科學院支援新疆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作的幾點建議”、 “關于加強農業科技援疆工作的建議”等4份建議。他的有關建議分別得到上級部門和領導的高度重視。李家洋院長在2011年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出“加強援疆、援藏工作”,對援疆援藏予以專項支持。農業部科教司專門設計了10個農業行業科技專項,投入經費近2億元,以自治區、兵團農業科研機構為主,組織全國力量進行南疆四地州農業科技攻關。
王長江針對自治區新增千萬只肉羊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及時建議并組織起草制定了《新疆畜牧科學院〈新增1000萬只出欄肉羊綜合生產能力建設規劃〉科技行動方案》,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好評。
楊秀春發揮專業優勢,寫出了《新疆喀什英吉沙縣畜牧業產業發展規劃》等3份調研報告,使援疆工作更加具體化、實際化。
促進交流合作,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新疆距離北京2600多公里,加強新疆農業科研單位同有關部委和中國農科院等單位的聯系就格外重要。5位援疆干部積極主動同派出單位聯系,得到科技部、農業部、中國農科院等的大力支持,先后20多次陪同新疆“農科三院”領導、專家到上述3部門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和國家自然基金委匯報交流;為了解決新疆高層次人才極度缺乏的問題,培養打造一支不走的博士隊伍,協助促成新疆農科院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培養在職博士生培養計劃,目前已有2批23名青年骨干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援疆小組為了促進中國農科院同新疆“農科三院”的交流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國農科院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實現了兩院領導、專家的經常互訪。近3年來,李家洋院長、陳萌山書記等院領導13人次分別到新疆“農科三院”考察交流。2013年3月,中國農科院15個研究所32位專家在吳孔明副院長的帶領下,專程到烏魯木齊和石河子,舉行了中國農科院、新疆“農科三院”科技合作簽字儀式暨中國農科院科技援疆工作座談會,中國農科院15個研究所分別同新疆“農科三院”22個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了兩院的學術交流、項目協作等。
現在,中國農科院同新疆“農科三院”的合作領域更加廣泛、合作渠道更加通暢、合作關系更加密切。中國農科院9名專家受聘為新疆農科院高級專家;新疆農科院糧作所同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合作,成功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兩院植保所在庫爾勒聯合建設“農業部庫爾勒作物有害生物科學觀測實驗站”;中國水稻所今年8月3號在阿克蘇溫宿縣新疆農科院基地為“中國水稻所溫宿新技術試驗站”揭牌并舉辦現代水稻生產技術培訓班。
協助爭取了一批科研平臺,促進了學科建設。“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烏魯木齊)、“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站”落戶新疆農科院;同中國農科院草原所、信息所和農經所合作的“新疆干旱區草業研究中心”、“農業科學數據共享中心——新疆畜牧共享服務分中心”和“新疆畜牧經濟研究中心”在畜牧科學院成立。
協助爭取了一批科研項目。舒文華、劉振虎協助新疆農科院申報成功了科技部援外項目“塔吉克斯坦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農業部948項目等12個項目;連續3年爭取到國家基金項目10項以上,2014年達到18項,項目資金850多萬元,創歷史新高。王長江協助新疆畜科院獸醫所、飼料所、草業所申報國家項目,并被確定為“放牧牛羊營養均衡需要研究與示范”項目執行專家組組長;牽頭落實了畜牧獸醫技術區域示范、包蟲病綜合防治技術與示范、動物流行病調查等項目并組織實施;聯系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主持申報成功自治區科技支疆項目“新疆部分種豬場豬瘟凈化技術的集成研究與示范”。
團結奮進,無私奉獻,當好農業科技援疆的使者
5位援疆干部始終牢記農業部和院黨組的囑托,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積極參加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自覺同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兵團黨委保持高度一致,積極參加反恐維穩工作,敢于發聲亮劍,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和“三股勢力”。
他們關心幫助少數民族群眾,積極參加援疆干部扶貧濟困基金會工作,自愿捐款看望慰問維吾爾族殘疾女大學生,聯系幫助少數民族困難家庭,多次參加捐資助學、為困難職工募捐活動等,三年累計捐款1萬多元,為促進民族團結盡了一份力。
他們不負眾望、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順利完成援疆任務。援疆期間,黃慶德90歲高齡的老父親因病去世,他沒能在老父親床前悉心照顧、盡兒女之孝。來疆前,楊秀春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特別需要媽媽照顧,照看孩子的責任只能落到丈夫肩上。她有時回京,女兒會習慣性地叫她“爸爸,……”,每當此時楊秀春就會喉頭哽咽,對女兒的愧疚縈繞心頭。2013年5月,楊秀春70多歲的老母親突然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和嚴重的關節炎,臥床不起,作為女兒,不能在床前照顧生病的母親,無法在親人面前盡孝,經常會使她感到深深的歉意。但她只能把對父母、愛人和孩子深深的歉疚和自責留在心底,努力將之化作動力,用更好的援疆成績來回報他們……。
3年來,5位援疆干部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奉獻,他們像新疆的雪松白楊一樣不畏艱難困苦、用心做好工作,服務各族人民,他們是戰斗的集體。每逢遇到新疆重要突發事件發生,都相互問候、相互鼓勵;每逢在一起相聚,都倍感親切,相互交流、相互促進,他們是團結的集體。他們舍小家、顧大家,遠離親人,甘于寂寞,默默無聞為新疆農牧科技事業埋頭苦干,他們是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的農業科技援疆的使者。
2014年8月11日上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第七批援疆干部總結表彰大會”上,農業部援疆干部團隊等50個集體被授予“第七批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援疆干部優秀團隊”稱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在8月8日也授予農業部援疆干部團隊“援疆先進集體”稱號。中國農業科學院5名援疆干部作為農業部援疆團隊(共10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兩項光榮稱號的獲得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中國農科院贏得了榮譽。他們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得到了自治區和兵團的高度肯定,分別被授予優秀援疆干部稱號,并榮立二等功和三等功。

農業部援疆干部團隊獲“援疆干部優秀團隊”稱號
舒文華(右二)、王長江(右一)、劉振虎(左一)與農業部其他3位援疆干部在表彰大會上合影留念
舒文華(右二)、王長江(右一)、劉振虎(左一)與農業部其他3位援疆干部在表彰大會上合影留念
顧全大局,克服困難,踏上援疆征程
2011年,對于舒文華、王長江、劉振虎、楊秀春和黃慶德5位同志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就在當年6月中旬,院、局、所有關領導分別同上述5位擬派往新疆工作的同志談話。5位同志家庭和工作中都有諸多困難,但新疆的發展和穩定對于全國的發展和穩定至關重要,新疆的需要就是祖國的需要,他們克服困難,服從需要,毅然同430多名援疆干部一起于8月25號來到新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組部培訓期間,劉振虎的母親不幸去世,這時離集體出發只有三天的時間,他向組織請假,連夜趕回內蒙老家處理后事。本來有關領導同意他暫緩進疆,但他強忍悲痛心情,趕在大部隊出發的前夜回到北京,一大早就出現在首都機場出發的隊伍之中。

深入基層,學習調研,增強科技援疆的責任感
為了盡快熟悉工作、了解情況,進入角色,援疆小組的5位干部深入新疆、兵團農牧區,開展了大量調研工作,了解新疆的農牧業科研和生產實際情況。

結合實際,主動思考,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援疆小組的每一位成員在認真調研和深入思考基礎上,積極撰寫調研報告,為做好農業科技援疆工作建言獻策。積極撰寫調研報告和工作建議,發揮參謀助手作用。 舒文華先后寫出了“在新疆農科院研究所調研的幾點體會”等3個調研報告和 “關于中國農業科學院支援新疆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作的幾點建議”、 “關于加強農業科技援疆工作的建議”等4份建議。他的有關建議分別得到上級部門和領導的高度重視。李家洋院長在2011年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出“加強援疆、援藏工作”,對援疆援藏予以專項支持。農業部科教司專門設計了10個農業行業科技專項,投入經費近2億元,以自治區、兵團農業科研機構為主,組織全國力量進行南疆四地州農業科技攻關。

楊秀春發揮專業優勢,寫出了《新疆喀什英吉沙縣畜牧業產業發展規劃》等3份調研報告,使援疆工作更加具體化、實際化。
促進交流合作,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新疆距離北京2600多公里,加強新疆農業科研單位同有關部委和中國農科院等單位的聯系就格外重要。5位援疆干部積極主動同派出單位聯系,得到科技部、農業部、中國農科院等的大力支持,先后20多次陪同新疆“農科三院”領導、專家到上述3部門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和國家自然基金委匯報交流;為了解決新疆高層次人才極度缺乏的問題,培養打造一支不走的博士隊伍,協助促成新疆農科院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培養在職博士生培養計劃,目前已有2批23名青年骨干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現在,中國農科院同新疆“農科三院”的合作領域更加廣泛、合作渠道更加通暢、合作關系更加密切。中國農科院9名專家受聘為新疆農科院高級專家;新疆農科院糧作所同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合作,成功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兩院植保所在庫爾勒聯合建設“農業部庫爾勒作物有害生物科學觀測實驗站”;中國水稻所今年8月3號在阿克蘇溫宿縣新疆農科院基地為“中國水稻所溫宿新技術試驗站”揭牌并舉辦現代水稻生產技術培訓班。
牢記使命,扎實工作,為新疆農科事業添磚加瓦
援疆小組時刻牢記援疆干部使命,千方百計做好本職工作。3年來,他們積極主動,利用各方資源,聯系業務、聯系專家,盡最大努力,為新疆“農科三院”爭取了一批項目、課題和資金。協助爭取了一批科研平臺,促進了學科建設。“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烏魯木齊)、“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站”落戶新疆農科院;同中國農科院草原所、信息所和農經所合作的“新疆干旱區草業研究中心”、“農業科學數據共享中心——新疆畜牧共享服務分中心”和“新疆畜牧經濟研究中心”在畜牧科學院成立。
協助爭取了一批科研項目。舒文華、劉振虎協助新疆農科院申報成功了科技部援外項目“塔吉克斯坦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農業部948項目等12個項目;連續3年爭取到國家基金項目10項以上,2014年達到18項,項目資金850多萬元,創歷史新高。王長江協助新疆畜科院獸醫所、飼料所、草業所申報國家項目,并被確定為“放牧牛羊營養均衡需要研究與示范”項目執行專家組組長;牽頭落實了畜牧獸醫技術區域示范、包蟲病綜合防治技術與示范、動物流行病調查等項目并組織實施;聯系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主持申報成功自治區科技支疆項目“新疆部分種豬場豬瘟凈化技術的集成研究與示范”。

團結奮進,無私奉獻,當好農業科技援疆的使者
他們關心幫助少數民族群眾,積極參加援疆干部扶貧濟困基金會工作,自愿捐款看望慰問維吾爾族殘疾女大學生,聯系幫助少數民族困難家庭,多次參加捐資助學、為困難職工募捐活動等,三年累計捐款1萬多元,為促進民族團結盡了一份力。
他們不負眾望、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順利完成援疆任務。援疆期間,黃慶德90歲高齡的老父親因病去世,他沒能在老父親床前悉心照顧、盡兒女之孝。來疆前,楊秀春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特別需要媽媽照顧,照看孩子的責任只能落到丈夫肩上。她有時回京,女兒會習慣性地叫她“爸爸,……”,每當此時楊秀春就會喉頭哽咽,對女兒的愧疚縈繞心頭。2013年5月,楊秀春70多歲的老母親突然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和嚴重的關節炎,臥床不起,作為女兒,不能在床前照顧生病的母親,無法在親人面前盡孝,經常會使她感到深深的歉意。但她只能把對父母、愛人和孩子深深的歉疚和自責留在心底,努力將之化作動力,用更好的援疆成績來回報他們……。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