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第五批“青年文明號”于5月15日公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呼倫貝爾站等17家單位(集體)光榮入選。該站也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扎根草原、奉獻青春。呼倫貝爾草原面積8.8億畝,冬季寒冷漫長,年平均氣溫約為−3~−1℃,冬季極端溫度達-50℃以下。由于受地下礦藏影響,地下水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部分地區屬于癌癥高發區。建站15年來,科研人員、尤其是青年職工克服種種困難,不畏艱險,積極參加野外工作,獲得了水分、土壤、植被、氣象觀測數據近百萬條,完成植被樣方一萬五千多個,植物標本五千多個,土壤樣品2萬多份,科考總行程近20萬公里,人均駐站試驗時間均超過7個月/年,每年犧牲節假日60多天,大部分職工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職業病(關節炎、風濕病、皮膚凍傷等)。此外,受兩地分居影響,4名大齡職工先后延遲生育,真正做到了扎根草原,奉獻青春。
銳意進取、勇于創新。臺站緊盯國際草原學科領域前沿,積極參與國際草業科研合作,先后與數十家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研究。在繁重的野外觀測工作之余,臺站科研人員經常利用晚上的時間處理數據、閱讀期刊文獻,直至深夜。由于野外工作條件簡陋、經費有限,同事們積極開發部分儀器設備的替代品,從“軍用鍬”到“電路板”,忙得不亦樂乎。正是在這種科研創新精神的驅動下,臺站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同時,通過青年職工的努力,臺站將傳統草原生態學和現代信息技術、遙感技術進行了有機結合,緊緊把握住了傳統草原生態學向現代草原科學轉變的歷史契機,在草甸草原研究領域樹立了重要的學術地位,增添了顯著的時代特色。
凝聚一流團隊、打造百年強站。人才是科研團隊的靈魂,青年是科研團隊的未來。臺站積極為每個青年職工提供事業發展的空間和舞臺,將個人發展和臺站發展擺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幾乎每個青年職工都能獲得臺站科研經費的支持,這有力地促進了臺站科研凝聚力和技術孵化創造力。此外,臺站領導十分重視青年職工的生活,提醒他們“在野外注意人身安全”,“出差或家里有難事告訴我,我來想辦法”。建站以來,幾乎每年所有職工的生日都在一起度過,這極大地增強了青年職工對臺站的認同感。
據了解,呼倫貝爾站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謝爾塔拉鎮,是目前農業部系統和呼倫貝爾地區唯一一所國家級草原野外臺站。自1997年建站以來,該站先后獲得省部級獎勵5項,承擔國家級重大科研攻關課題60多項,發表研究論文230余篇,軟件著作權20多項,制定行業標準2項。多年來,該集體工作先進、成績突出,多次受到農業部、農科院和研究所的獎勵和表彰,其團隊成員先后被評為“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農業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內蒙古草原英才”、中國農業科學院“二級杰出人才”、呼倫貝爾市政協常委。目前臺站共有正式科研人員16名,其中博士8人,碩士3人,35歲以下青年職工數占80%以上。當前,通過15年的積淀,呼倫貝爾站已經形成了“立足科研,熱愛草原,做一個對草原有用的人”的獨特文化。青年科研骨干的不斷加入,也為打造百年強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訊員 孟秀華)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