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從第十一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上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朱昌雄研究員獲“產學研合作促進獎(個人)”獎、由環發所生物節水與旱作農業創新團隊承擔的“地膜殘留污染綜合防控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獲“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
據悉,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是經科技部和國家科技獎勵辦批準的我國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最高榮譽獎,以獎勵在促進產學研合作及創新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已在北京、深圳、天津、上海等地舉辦了十屆,每屆大會設立一個主題,開展科技成果展覽展示、高峰論壇、對接洽談等活動,各省市以此為平臺開展各具特色的交流活動。
朱昌雄研究員,現任環發所副所長、紀委書記、黨委委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特殊津貼專家,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農科院二級崗位杰出人才。長期從事農業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帶領其科研團隊先后承擔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課題,多項取得重要成果,研發出基于微生物發酵技術的養殖污染治理與廢棄物資源全循環利用工程化技術成果,使養殖過程無廢水、廢渣排放,為農業面源污染控制與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撐,在農村安全飲用水安全保障、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領域研究領域具有突出特色。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省部級等科技成果獎勵8項,獲國家級專利23件,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培養博士、碩士生45名。在微生物農藥和農業環境控制與治理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地膜殘留污染綜合防控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項目針對我國農田地膜殘留污染問題,通過組建由科研院校、推廣部門和企業構成的研發團隊,搭建“目標一致,任務明晰,協同攻關,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形成了“回收先行、降解膜跟進、分區治理”的地膜殘留污染防控思路,開展了地膜殘留污染的綜合防控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推廣和應用。全面掌握了我國主要覆膜農區地膜應用和殘留情況,明確了地膜殘留污染的區域特點和主要危害;研發了地膜撿拾、立稈摟膜、清膜整地和秸稈粉碎收膜等5種回收機具,在新疆和甘肅建立了2個機械化地膜回收示范基地;開展了生物降解地膜產品的研發,研制出能夠適合不同環境條件和農作物的降解地膜12種,建立了5個生物降解地膜應用核心試驗示范基地和30多個示范點;研制突破了新型風選地膜雜質分離系統和廢舊地膜清洗生產線等2種關鍵設備,并在全國被廣泛采用。
2016年,環發所正式成立了科研成果轉化中心,制定了成果轉化戰略,搭建了產學研合作平臺,并于2017年2月在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的指導下,籌備成立了中國循環農業產業創新發展戰略聯盟,成為聯盟理事長單位。此外,環發所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聯合多家在農業領域具有影響力、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在技術研發和市場孵化初期與企業開展合作,借助企業的市場渠道,完善并推廣應用成熟的技術與服務,有效解決了科研單位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對接難的問題。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梅旭榮出席大會,并參加了產學研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峰論壇。來自全國產學研、政金介、商媒用各界近2000名代表和專家學者參加了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