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意進取 勇攀高峰
3月6日,在農業部舉行的紀念“三八”婦女節105周年表彰大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陳茹梅研究員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巾幗”稱號,受到表彰。
出身于普通農民家庭的陳茹梅,年少時便對生物學產生了濃厚興趣,立志長大后為國家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她有幸得到裘維蕃和范云六兩位院士的言傳身教。兩位恩師高深的學術造詣、對科學孜孜不倦的追求獻身精神始終激勵和鞭策著她在工作中不畏艱難、勇于探索。陳茹梅所在的團隊秉承了敬業執著、嚴謹求實、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從2000年開始了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研究,從此開啟了一段讓她無畏奮斗、無私付出的新征程。
為了早日取得科研上的重大突破,在實驗室加班加點已是常事,玉米通常“五一”前后播種,“十一”前后收獲,幾年來,她幾乎沒有休過長假。2004年4月底,她懷孕預產期臨近,課題組玉米播種仍在緊張進行,雖然不能參加田間工作,但她仍堅持工作到臨產。產假期間也放不下科研工作,僅休了兩個月就回到了實驗室和田間地頭。因為很少能抽出時間陪孩子,孩子的起居和家務打理只好由年邁的父母長年照料。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后,時常問她的話是“媽媽,你今天能早點回來嗎?”,“別的小朋友都是媽媽接送,我也想讓你接我,行不行?”。每次聽到這些,她都非常難過,有時會承諾第二天下班早點接孩子,但是一到實驗室,就又像上緊了發條的鐘表一樣忙個不停,每次都沒能兌現承諾,就連答應陪著父母去買件衣服、買菜這樣的小事也是一拖再拖,屢屢食言。
在孩子和父母心目中,她是“不講信用的媽媽”、“不稱職的女兒”。然而,作為導師,她卻始終關心著實驗室每一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實驗室,總會和學生一起細致分析、深入討論學生試驗中遇到的問題,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指導和幫助,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科研素養,著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驗技能。在生活上,總會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盡自己所能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在學生和同事眼中,她更是一位稱職的導師,研究團隊始終和諧融洽,充滿著活力和創造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歷經7年的科研攻關和夜以繼日的拼搏,終于結出了碩果,玉米種子生物反應器生產高活性植酸酶研究終于取得了突破。利用生物技術和傳統育種方法相結合,培育成功生產高活性植酸酶并穩定遺傳的轉基因玉米,不僅使農民種植者增收,飼料生產者和養殖業者也從中受益。
2009年,植酸酶玉米獲得了農業部頒發的轉基因生物生應用安全證書,這一成果凝結了研發團隊三代人的智慧和心血,是團隊成員共同奮斗、努力拼搏的結果。標志著轉植酸酶基因玉米正式步入產業化階段,經生物技術研究所和植酸酶研究團隊的共同努力,2014年植酸酶玉米的安全證書的續申請已經通過,為植酸酶玉米的產業化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將成為我國繼轉基因抗蟲棉后生物育種領域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成果,對于促進我國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從古到今,紅妝一樣英武、巾幗不讓須眉。對陳茹梅研究員來說,榮譽僅代表過去,致力科研、無悔付出的目標將會激勵她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再創佳績!(通訊員 崔艷)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