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先進人物系列報道之一:心系農業 情灑非洲
蔣和平,現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經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代農業學科首席科學家。作為一位知名的農業經濟研究人員,他熱愛農業、農村和農民。自2006年以來,受商務部和農業部的委托,曾15次遠赴非洲執行農業援外考察。他不畏艱苦,克服困難,帶著祖國賦予的神圣責任和對非洲人民沉甸甸的感情,足跡遍布安哥拉、剛果(布)、埃塞俄比亞、莫桑比克、肯尼亞、蘇丹、毛里塔尼亞、馬里、科特迪瓦等國,與考察組專家團結合作,圓滿完成每次考察任務。

戰勝惡劣環境條件,一次次踏上援非旅程
在非洲考察的過程中,大部分國家天氣炎熱,道路崎嶇不平,考察工作每天都異常艱難,早晨出發,有時半夜兩點才能回到休息地。有些地區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旅館,要帶上中午的干糧;有的地區由于貧窮落后,交通、住宿、衛生等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經常停電,還容易患傳染病。除了克服外部不利因素外,蔣和平研究員還要克服自身的困難,他身患糖尿病,每天必須打胰島素,有一次由于沒有找到可以吃飯的餐館,造成血糖過低而昏倒在地;由于工作需要,蔣和平幾乎每天晚上都加班加點工作,有時工作到凌晨1點。餓了,泡一包方便面充饑;困了,趴在桌子上睡一會。面對艱苦的環境和自身困難,他毫無怨言,認真收集詳盡的第一手資料,順利地完成每次農業實地考察工作。
安哥拉由于27年內戰的破壞,道路坎坷,地雷密布,缺乏基礎設施,衛生醫療條件差。蔣和平與考察組農業專家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踏雷前行,白天在田間地頭工作十多個小時,晚上繼續整理資料。
蘇丹是一個炎熱的國家,號稱是非洲的“火爐”,每年6月上旬,室外溫度就高達45ºC。2007年6月考察中,考察團經常冒著室外高溫,顛簸幾百公里去察看項目建設場址,旅途中還經常沒有條件吃飯。
深入非洲最前線,做出可行有效的援非方案
在赴非進行農業考察中,蔣和平主要承擔項目的調研、農業示范中心建設選址、建設思路及效益評估等方面的工作。在每一次的考察中,他都要與被考察國農業部各司局的官員進行深入交流和溝通,包括農業司、畜牧司、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在這些部門的協助下,考察團去實地進行調研,與當地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溝通和交流,逐步確定了示范中心的地址選擇、產業選擇以及重點項目。蔣和平把中國農業園區建設“三區”的理論運用到援非農業示范中心方案設計上,親筆撰寫了剛果(布)、埃塞俄比亞、莫桑比克、蘇丹、馬里、毛里塔尼亞和科特迪瓦等7個國家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的建設方案報告。這些方案已成為我國援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編寫建設方案的主要參考文本。目前已經初步建成埃塞俄比亞、剛果(布)、莫桑比克、蘇丹等4個農業示范中心,這些中心逐漸成為非洲國家的糧食生產基地、棉花生產基地、農業新技術示范基地、農民技術培訓基地。
從實際出發,幫助中國企業走進非洲
由于過去長期的殖民統治,大多數非洲國家都實行單一種植方式,有些地方至今仍保留著刀耕火種和靠天吃飯的傳統種植方式,迄今尚有70%的非洲國家糧食不能自給。由于中國在糧食生產和畜牧業、水產養殖方面具有豐富的生產經驗,加上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機械水平較高,有些糧食生產技術非常適合非洲國家,為了把中國糧食生產技術傳遞給非洲國家,幫助中國企業進入非洲,蔣和平以農業專家的身份,盡全力為中國農業企業進入非洲國家牽線搭橋。如北京京鵬環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發集團及遼寧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到科特迪瓦開發農業項目,推廣先進的中國水稻種植技術,幫助非洲國家大幅提高糧食產量。同時還培訓當地農民技術員,使這些技術員把學到的農業知識帶回所在的村寨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情系非洲大地,與非洲人民結下深厚友誼
蔣和平經常對身邊的專家和朋友說:“無論在哪兒遇到困難,都會及時得到非洲兄弟主動幫助”,在非洲多國農業考察中,他與非洲多國的農業技術人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面對非洲人民的期待和信任,他不講條件,不計報酬,為非洲國家建立農業示范中心提供力所能及的無私援助與支持。
在2007年莫桑比克考察時,莫桑比克科技部部長對蔣和平說:“過去的年代,我們需要槍和炮,在今天,我們需要的是糧食和肉類,您帶領的專家團隊幫助我們建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幫我們解決莫桑比克農業發展的問題,我們感謝中國政府,感謝中國農業專家,我們希望與中國農業專家合作,盡快啟動中莫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項目建設。”這番話深深地打動了他,也使他更加深深感感受到了非洲人民的信任和自己肩負的重任。
援外考察工作,環境艱苦、路途艱辛,但讓蔣和平感到榮幸的是,在一次次努力的背后,也獲得了一些令人驚喜的成果。
2006年9月和2007年4月,應安哥拉政府要求,蔣和平先后2次受商務部委托率農業專家組赴安哥拉,擔任專家組組長。完成的援安哥拉4省農業規劃被安哥拉農業部所采用,設計的4省農業發展項目獲得歐盟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資助和支持,推動了安哥拉4省農業發展。
2007年1月,蔣和平作為援剛果(布)農業專家組組長,率領8位專家赴剛果(布)進行農業考察,完成的奧旺多、因布魯地區的農業發展項目建議書被剛果(布)農業部采用,根據項目建議書提出農業發展項目,獲得非盟支持,對剛果(布)農業發展產生較大促進作用。
2012年12月21日中非人民友好協會授予蔣和平“第四屆中非友好貢獻獎”榮譽稱號,全國只有10位人員獲此殊榮。
自從踏上非洲熱土的第一天起,蔣和平就有一個“非洲夢”,這個夢就是有一天,能夠在非洲援建的農業示范中心上,看到水稻結滿了碩大的穗粒,玉米掛滿了豐碩的果實;非洲人民不再因缺乏糧食而挨餓,非洲兒童不再因饑餓而哭泣。
蔣和平曾說:“開展中非農業合作是一項艱巨的事業,在非洲建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也只是一個開始,但只要我們中國的農業專家與非洲人民同心協力,相信我的這個非洲夢是可以實現的。我愿意并將繼續為援非農業工作貢獻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