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是歷史,留下的是財富。在全國喜迎十八大勝利召開的大喜日子里,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以下簡稱農機化所)也將喜上添喜。農機界泰斗蔣耀老專家將迎來百歲華誕。蔣耀老專家是農機化所歷史上第一個健在的百歲老人。的確是喜事,前無古人,后啟來者。
時光倒流,再做一次農機化所人
每每談及現在農機化事業的飛速發展,試驗研究設備種類繁多,技術先進齊全,國家政策給力支持,研究氛圍融洽濃厚,蔣老說,真想再回到所里做科研人員。特別是在2001年參觀農機化所南方種子加工工程技術中心時,蔣老更是深情地說,我的年齡能夠返回數十年,我一定爭取再做一次農機化所的科研人員。蔣老說,他1937年中央大學農學院農藝系畢業,抗日戰爭開始,隨學校從南京西遷重慶以后,擔任過作物學助教,助教兼讀農機具專業研究生、教農具學課程講師。在這些工作階段里,曾多次遇到過種子加工技術方面的問題,那時經常受到參考資料不全和找不到的痛苦,現在有了種子加工工程技術中心就解決這個大問題了。
世界首臺插秧機的開山祖師,試驗設計組組長
萬事開頭難,說的就是原創性工作是最難的,而蔣老就是發明中國(也是世界的)首臺插秧機的開山祖師,他率領的團隊將人們從繁重的插秧活中挺直起腰來的幻想變成了現實。從1953年開始,水稻插秧機的研究就被列為正式的科研項目。當時,水稻插秧機在國內外都是一項空白。經過幾年的努力,在1956年,他們終于發明了第一臺畜力插秧機。1959年,在不斷改進后,他們研制成功了“南-105(65)”型號的水稻插秧機。1966年初,八機部為了進一步提高水稻插秧機的性能,委托農機化所牽頭組織一次全國水稻插秧機殲滅戰。殲滅戰的前端比試和設計工作于1966年2月—6月在海南島桂林洋農場進行。通過田間插秧評比評出滿意插秧機,然后在滿意插秧機的基礎上再作提高改進并設計出新機。在殲滅戰中,蔣耀被委任為試驗設計組組長。
經過試驗和評比,南-105(65)型插秧機被確定為基礎機型,經過進一步提高改進后設計新機。新機的樣機由湖南耒陽插秧機廠生產制造,先后在海南、廣東、湖南、湖北四省進行適應性和可靠性試驗,到1967年定型為東風-2S型機動水稻插秧機。該機型于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獎,1981年獲國家科委三等發明獎。
這和以前的畜力插秧機不同。畜力插秧機是以船板為承載浮體,支承機器的全部重量,一般不設行走裝置,作業時由畜力牽引,使船板在泥面滑行。但機動插秧機設置了行走裝置,包括驅動輪、導向輪和陸地運輸輪等。因為水田里非常泥濘,為了減少阻力,研究人員采用了獨輪裝置。就這樣,中國第一臺完全機動的水稻插秧機在南京誕生了,并迅速推廣到全國各地。在1970-1980年這十年時間中,全國推廣了20-30萬臺“東風-2S型機動水稻插秧機”。幾年前,這種型號的插秧機樣機就被小心翼翼地運送到了位于浙江余姚的中國農機博物館,被永久保存了。
老驥伏櫪,雖已高齡仍心系三農
受聘擔任《中華農器圖譜》編委顧問,盡管年事已高,仍舊是熱情不減當年,對編寫圖譜的必要性、方法等闡明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并列出數十種古老農器的名稱,提供了查找線索。
90多歲高齡仍整理資料編著出版了《農場和家庭實用設備制作》一書。該書向農民朋友、農場經營者、農業職業學校師生、農業院校農業機械化和農業工程專業師生,以及從事農業機械化和農業工程工作的同仁提供農場和家庭多種實用設備的圖樣、說明和制作。《農場和家庭實用設備制作》的范圍涉及農業工程的多個方面,書中介紹的設備大都摘自國內外農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專業企事業單位的有關科技出版物和書刊,它們曾分別在某些場合被成功地證明行之有效、能解決實際問題和為群眾所接受,可以由我國農場和家庭選擇采用。在生產實踐中,當人們感到需要某種設備,進而想自己動手制作時,總想在行動之前了解一下前人做過的類似設備和取得的成果,再結合自己的要求和條件,經過分析比較決定合適的方案,最后才開始動手制造?!掇r場和家庭實用設備制作》的內容可以部分地滿足這方面的企求。
如今,蔣老一百歲高齡??伤匀灰恍年P注農機科研事業的發展,為了服務“三農”,仍然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正是“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樹雖老了,仍要繁花怒放,把清芬播撒乾坤。(通訊員 夏春華)
蔣耀生平簡介:
蔣耀,1913年8月出生,江蘇省宜興人。1951年5月加入九三學社,1983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7月和1942年7月先后獲中央大學農藝學士和農藝碩士學位,1949年1月獲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農業工程碩士學位。1949年前曾任中央大學作物學助教、農具學講師并參與籌建農業工程系。1949年后歷任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農具系主任、研究員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及其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86年退休。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工作期間主要參與科研項目和取得成果的有:華東畜力水田犁的研制與水田土耕翻竄垡機理的建立與應用;機動水插秧機全國聯合設計與東風一2S型全國首個實用插秧機的誕生;南方水稻田間盤育秧成套技術和設備研究,該研究使南方原來高成本的室內盤育秧改進為低成本的田間盤育秧成為可能;南方灌溉用洋風車的改進,此項目使風車頭的轉向從人力搬動變為自動迎風轉向;20世紀80年代農機化新技術情報資料研究。
工作期間撰寫、發表論文有:《華東水田地區農機具調查報告》、《水稻插秧機設計研究》、《國內外農業機械科技文獻及其檢索》、《我國水稻插秧機械化的發展趨向》等三十余篇。主編及參與出版著作有《農具講義》、《農業機具》、《80年代國內外農機化新技術》、《中國稻作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