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團隊及研究生的野生大型真菌資源調查、采集及鑒定等專業能力,7月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食用菌遺傳育種與栽培團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組織團隊成員和研究生一行14人赴北京動物園開展了野生大型真菌資源調查和技術培訓活動。
在調查過程中,團隊針對野生大型真菌的發生季節、采集地點選擇、大型真菌攝影技巧和注意事項、資源采集記錄表填寫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了重點技術培訓。經統計,此次調查共發現毛木耳、五棱散尾鬼筆、自溶錐蓋傘、裂褶菌等近30種野生大型真菌。團隊對有潛在利用價值的毛木耳等食用菌進行了采集,并開展了分離、鑒定和保藏工作。室外采集后,又給研究生詳細介紹了形態鑒定和分子鑒定的工作原理,示范了組織分離、顯微觀察等操作技術,講解了分子鑒定流程和要求。
培訓過程中,研究生對野生大型真菌資源調查、采集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對物種鑒定和種質資源保藏有了新的理解。此次活動寓教于樂,激發了研究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了野生大型真菌資源保護的意識,提高了資源利用的創新意識。(通訊員 查靜)
毛木耳
五棱散尾鬼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