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召開了首屆“加工英才”評審會。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范云六等知名專家作為評委把關。經過多個嚴格的評審程序,陳捷胤、劉紅芝、陳芹芹3位優秀的青年科研人員通過評審當選加工所首屆“加工英才”。
據悉,實施“加工英才”培育計劃是研究所實施創新工程的必然選擇和舉措,旨在建立研究所育才薦才新機制,推動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培育新格局,重點加強對優秀青年科研人才的支持和培養,加速優化創新團隊的人才結構,進一步增強研究所科研創新活力,為青年科研人員成長成才提供有利的條件支持,形成萬馬奔騰、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為創新工程深入實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評審組組長范云六院士充分肯定了研究所的人才培養工作,并從國家戰略需求、國民營養健康與科學前沿等角度,對“加工英才”候選人的科研方向、科研能力、業績和未來發展等方面提出了評價和建議。她希望,入選的“加工英才”能結合中國特色,進一步凝練目標,在未來推動產業發展、應用技術研究領域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戴小楓指出,人才資源是研究所的第一資源,是研究所事業持續發展的根本資源和最寶貴財富。加工所一貫重視青年人才的引進與培養,自研究所進入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以來,積極探索建立人才引進與自主培養相結合,實踐鍛煉、繼續教育、培訓交流等多種方式與人才培養開發機制。他要求,全體科研人員以成為優青、杰青級高層次人才為成長目標,抓住機遇、解放思想、超前謀劃,正確把握學科動態和發展方向,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前沿,提出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研究計劃,不斷凝練科學選題,“十年磨一劍”,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在各項工作中取得驕人的成績,為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的宏偉目標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通訊員 尚辰)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