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技部組織發起,中宣部組織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媒體對全國“最美科技人員”進行宣傳報道,宣傳他們長期奮斗在基層一線、條件艱苦地區且成就顯著的感人事跡,展示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積極奮進的精神風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祁陽站文石林作為首批重點宣傳的12個先進典型之一,被各大媒體廣泛宣傳。
中央電視臺記者深入湖南省祁陽縣文富市鎮官山坪村紅壤實驗站采訪“最美科技人員”——祁陽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文石林研究員。7月4日,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以“用科學改變土地”為題,對以文石林研究員為代表的幾代祁陽站人,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用科學方法改良紅壤,打破了國外科學家紅壤將變成“紅色沙漠”預言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報道。
科技部會同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技日報等多家中央新聞媒體聚焦祁陽站,從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對文石林研究員的先進事跡進行了深入全面的挖掘和采訪報道。
文石林博士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祁陽紅壤實驗站副站長,研究員。1984年從華中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系畢業后,分配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祁陽紅壤實驗站工作,從此,在湖南省祁陽縣文富市鎮官山坪村這個偏僻的山溝里度過了他大半個人生。30年來,文石林克服了長期夫妻分居、生活艱苦、農村基地科研條件簡陋、科研經費不足、科研信息閉塞、科技交流機會少等困難,一直堅持在這個農村基地從事科研工作,每年在基地工作200多天,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科研成績。文石林研究員成功篩選出了十多種適合于南方紅壤區生長的牧草品種,提出了這些品種的栽培管理技術,在丘陵坡地立體生態農業、紅壤酸化及肥力退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2000年以來,文石林共獲得成果獎8項,其中省部級成果獎三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一等獎1項,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二等獎3項;通過國家牧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登記牧草品種2個;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50多篇,合作主編專著3部。由于在中澳合作項目中作出了杰出貢獻,2006年獲得了澳大利亞國際農業研究中心“John Dillion紀念獎”。(通訊員 唐鵬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