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土壤培肥與改良、綠色高效肥料創制與產業化、作物綠色高產技術
區位特點
位于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海拔21.2米,年平均溫度13.1℃,無霜期 200天,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位于黃淮海平原中東部,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土壤類型、氣候特征和種植制度具有典型代表性。多年平均日照2727h,≥10℃積溫4446℃,多年平均降水量554.6mm,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8%。平均蒸發量1080mm。
基地條件
總面積297.5畝,擁有產權的建筑用地10.5畝,擁有產權的試驗用地287畝,實驗室1700 ㎡,食堂接待能力30人,學生宿舍接待能力30床位,專家公寓10間。建有大型土壤溶質運移滲漏池2組;日光溫室、網室、曬場;土壤/植株樣品庫;人工氣候室;氣象觀測場;長期定位試驗平臺12個,持續時間最長的已36年,運行超過10年的9個。 儀器設備399臺套。設有國家土壤質量德州觀測實驗站。
基地工作
承擔了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配方肥料生產及配套施用技術研究”、“復混肥農藝配方與生態工藝技術研究”、“環渤海中低產田增值尿素研制與施用技術研究”、“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新型復混肥料及水溶肥研制’”、“十三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黃泛平原小麥-玉米簡化高效施肥技術集成與示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pH分級法的腐植酸結構分析及其對尿素轉化的影響機制’”、“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課題‘德州潮土長期試驗土壤肥力演變和培肥技術研究與示范’”等課題。 “十二五”以來,德州實驗站先后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農業科學院杰出科技創新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齊魯農業科技一等獎、中國專利優秀獎等獎勵十余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9項、國外專利5項;主編、參編科學著作20多部;發表研究論文120余篇。基礎性工作 工作方向 施肥制度、秸稈還田、優化栽培、綠色高產等長期定位監測。
開放共享內容
基地可對相關單位全年提供完全托管開放共享服務,可提供長期定位監測平臺:有機無機結合、秸稈還田、優化栽培、綠色高產創建等長期定位試驗12個,287畝灌溉條件完善的大田,1000平方米日光溫室,1600平方米網室,分析測試中心500平米,配備ICP-OE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AA3連續流動分析儀、LIBS元素分析儀、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氣相色譜儀、酶標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人工氣候室等儀器設備80余臺(套)。 能夠開展肥料效益、作物品種對比、鹽堿地改良、土壤培肥等試驗,進行蔬菜種植、栽培試驗、生理生化試驗,可以進行土壤、植物、肥料、水、大氣等樣品分析測試試驗。
負責人 袁亮 聯系電話 0534-2186503 聯系人:阮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