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院級獎成果
院級獎成果
中國地方禽種資源調查、瀕危雞種搶救及遺傳多樣性研究
發布時間:2015-03-26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江蘇省畜牧獸醫總站,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主要完成人員 :陳寬維,湯青萍,李慧芳,屠云潔,孫宏進,王志躍,高玉時,王金玉,楊寧,章雙杰,鄒劍敏,陸桂平,周新民,葛兆宏,章明
起 止 時 間 :2000年1月—2005年12月
獲 獎 情 況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
內 容 提 要 :
(1) 原產地現場調查136個地方禽種資源現狀。編輯出版《中國家禽地方品種資源圖譜》;創建"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動態信息網",實現資源數據的全球共享。
(2)新發現了 7個家禽資源,搶救和保護了兩個瀕危雞種—安義瓦灰雞和金湖烏鳳雞,并通過省級認定。
(3) 利用微衛星技術對我國現有126個地方家禽品種進行遺傳多樣性研究。在國內首次設計了鵝微衛星引物31對;研究創新了利用酒精固定保存血樣的新方法;建成了我國第一個禽種資源(135個品種)DNA庫。
(4)進行家禽資源保護技術推廣及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為地方禽種資源保護和利用提供可借鑒模式。
(5)資源調查和遺傳多樣性結果,對國家科學決策、規劃家禽品種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家禽保種技術的培訓和推廣,對我國家禽資源的長期保護起到了促進作用;7個地方家禽品種資源的開發利用,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達26.39億元
(2)新發現了 7個家禽資源,搶救和保護了兩個瀕危雞種—安義瓦灰雞和金湖烏鳳雞,并通過省級認定。
(3) 利用微衛星技術對我國現有126個地方家禽品種進行遺傳多樣性研究。在國內首次設計了鵝微衛星引物31對;研究創新了利用酒精固定保存血樣的新方法;建成了我國第一個禽種資源(135個品種)DNA庫。
(4)進行家禽資源保護技術推廣及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為地方禽種資源保護和利用提供可借鑒模式。
(5)資源調查和遺傳多樣性結果,對國家科學決策、規劃家禽品種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家禽保種技術的培訓和推廣,對我國家禽資源的長期保護起到了促進作用;7個地方家禽品種資源的開發利用,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達26.39億元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