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省部級獎成果
農業納米藥物制備新技術及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員 :崔海信、李譜超、張繼瑜、景志忠、周文忠、劉國強、寧君、曹明章、吳東來、孫長嬌、李正、王琰、崔博、趙翔、劉琪
起 止 時 間 :2008年12月-2014年12月
獲 獎 情 況 :中華農業科技獎
內 容 提 要 :
農藥、獸藥與疫苗等農業藥物是防御農業重大生物災害,保障農業與畜禽產品安全、穩定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但是,當前我國大量使用的農業藥物,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有效利用率低、持效期短、藥效不穩定、毒副作用與殘留污染嚴重等劑型缺陷,引發了一系列食品安全與生態環境問題。本成果以提高農藥、獸藥與疫苗等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延長持效期和降低殘留污染為目標,采用納米技術與新材料等前沿科技與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具有靶標導向和可控緩釋等功能的納米農業藥物創制模式及其關鍵制備技術體系,創制了一批高效、安全的綠色農業納米藥物新產品,在農業藥物產業與綠色農產品生產領域具有重大應用前景。主要科技創新如下:
1、構建了農業納米藥物制備模式與關鍵技術平臺。系統地闡明了利用納米載體、助劑或佐劑等負載農藥、獸藥和疫苗構建納米載藥系統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揭示了納米載藥系統改善藥效成分的靶標傳輸與控釋功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延長持效期和增強藥效功能的作用機制,創立了納米微球、納米微囊、固體脂質體納米粒、納米微乳液等典型農業藥物創制模式及其制備技術體系,創制了一批低成本、無毒性與次生污染的納米藥物載體、助劑和疫苗佐劑,為高效、安全的綠色納米農業藥物創制奠定了基礎。
2、創制了一批高效、環保的綠色納米農藥新產品。構建了水基化與緩/控釋功能的納米微乳劑、納米微囊劑等農藥新劑型,形成了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30余種大噸位與主導性的納米農藥新產品系列,應用范圍覆蓋了糧食、蔬菜、果樹和主要經濟作物的典型病蟲草害防治。作為乳油與可濕性粉劑等傳統劑型的替代產品,可以顯著地提高農藥有效利用率、延長持效期,大幅度降低農藥以及有害溶劑與助劑的殘留污染,節約農藥使用量30%-50%。
3、創制了一批高效與低殘毒的綠色納米獸藥新產品。發明了納米乳注射劑、靶向納米微囊劑與納米固體脂質體等獸藥新劑型,形成了10余種典型獸用抗生素和動物疫苗的納米獸藥新產品系列,填補了國內外同類產品空白,已經開始在多種家畜寄生蟲與傳染病防治上推廣應用。顯著地增強了藥效功能,減少了藥劑使用量,降低了毒副作用和畜禽產品殘留。
本成果是在利用納米材料與技術改善農藥、獸藥與疫苗等農業藥物劑型功能、提高有效性與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系統性與開拓性研究成果,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6項、發表學術論文132篇,農業納米藥物新產品獲得國家登記證書116種。從理論、技術和新產品等不同層面上,突破了納米農業藥物制備的關鍵制約瓶頸,總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并在核心知識產權與新產品登記數量、以及新產品推廣規模等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本成果的核心技術與產品已經實現產業化與農業推廣應用,累計新增產值40億元,獲間接經濟效益390億元。其中,納米農藥及助劑產品在糧食、蔬菜、果樹和經濟作物病蟲草害防治上累計推廣面積3.5億畝,納米獸藥與疫苗產品在牛、羊、豬等家畜寄生蟲與傳染病防治上累計推廣470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