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省部級獎成果
農藥高效低風險技術體系研究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員 :鄭永權、張宏軍、董豐收、黃啟良、陳昶、劉學、蔣紅云、李永平、顧中言、袁會珠、劉新剛、孫海濱、陳福良、芮昌輝、張蘭、趙永輝、徐軍、曹立冬、張燕寧、劉光學
起 止 時 間 :1986年1月—2005年11月
獲 獎 情 況 :中華農業科技獎
內 容 提 要 :
針對我國農藥有害溶劑使用普遍,農藥應用藥不對癥、藥不對靶現象突出,農藥殘留超標、人畜中毒、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在國家項目資助下,組織科研、管理和推廣單位,歷經15年協同攻關,系統開展了理論探索、技術及管理政策研究,提出了高效低風險理念,構建了以農藥高效低風險品種、劑型設計、施用技術、管理政策等為主要內容的農藥高效低風險技術體系。開展了有效成分風險識別研究,明確了手性農藥風險控制關鍵點。從喜樹等植物中分離鑒定出6個殺蟲抑菌活性化合物,在喜樹堿母環引入菊酸結構獲得1個高活性化合物;基于農藥藥液特性及靶標作物界面結構,開展了高效低風險化劑型設計和對靶沉積技術研究,探明了藥液對靶標作物表面的潤濕規律,建立了“臨界表面張力+接觸角”雙因子綜合評價作物潤濕性的分類標準,提出農藥對靶沉積助劑應用原則。開展低風險劑型與工藝設計實踐,實現了35個低風險農藥產品的產業化。研發了配方選藥試劑盒、藥液粘著展布比對卡、霧滴密度測試卡、霧滴密度標準對比卡和霧滴密度標準指導卡等高效低風險化技術物化產品,對改變農民傳統的大霧滴、下雨式噴藥習慣,降低農藥用量、減少農藥流失、控制農藥污染風險具有積極意義。開展了25種高風險農藥的監測和風險評估,明確了風險特點和危害規律,提出了高風險農藥的低風險化管理技術措施,以部委公告形式頒布實施,為規范農藥管理、實行高風險農藥禁限用、保障農業安全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