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省部級獎成果
優質香型不育系中浙A及超級稻中浙優1號的選育與產業化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水稻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員 :章善慶,童海軍,童漢華,唐昌華,王浩良,尹設飛,曹一平,盧王印,吳其寶,董文忠,余海根,葉定池,何建清,豐作成,朱鳳姑
起 止 時 間 :1991年1月—2008年11月
獲 獎 情 況 :浙江省科技進步
內 容 提 要 :
針對我國秈型三系雜交稻存在稻米品質較差,株葉形態單一的突出問題,開展以選育優質不育系為突破口,建立新理想株型模式為途徑,采用常規育種和航天育種相結合技術手段,綜合運用地理遠緣,秈粳亞種差異產生雜種優勢的原理,把國外優質稻米基因與國內帶秈粳親緣的理想株型恢復基因重組,選育出增產潛力大,稻米品質優,株葉形態好的雜交稻組合中浙優1號。中浙A不育系具有品質優,香味濃,株型好,育性穩等突出優點,尤其是與食味品質有關的“膠稠度”指標有突破性改進,由一般的50mm增加到90mm,是國內第一個利用印度香稻品種轉育而成并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不育系。中浙優1號稻米外觀品質有重大突破,堊白粒率由現有推廣組合的90%—100%降低到10%—15%;堊白度由10%—20%下降到2%—5%,透明度由2—3級提高到1級,米飯松軟可口,香味四溢,冷不回生。中浙優1號株型挺拔,劍葉挺直,改變了秈型三系雜交稻的葉片軟,薄,披,散的株型模式。單季種植一般產量550—600公斤,高產田塊達到750公斤以上。通過多個省的品種審定,成為農業部首批認定的中國超級稻。
與企業成功創建了“育-繁-推-銷”為一體的產業化模式,2006—2008年推廣面積500多萬畝,產生經濟效益5億元。中浙優1號是浙江省8812計劃立項20年來,第一個育成的省內年推廣水稻面積超百萬的組合,首次打破汕優63,兩優培九30多年占據浙江省推廣面積第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