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蟲害防控與生物安全團隊通過分析蘇云金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蛋白對龜紋瓢蟲體內共生菌種群組成與結構的影響,發現共生菌可以作為評價Bt蛋白對非靶標昆蟲安全性的指標。該研究為Bt蛋白的安全性評價提供新的途徑。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
龜紋瓢蟲是生態系統中一類重要的捕食性天敵,在維持生態平衡及生物防治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由于重要的生態學地位,龜紋瓢蟲也是轉基因植物環境安全性評價中重要的非靶標昆蟲之一?,F有的評價體系中,將龜紋瓢蟲的死亡率、體重、發育歷期、產卵數等表觀性狀作為評價指標,這些表觀性狀在靈敏度方面存在欠缺,不能很好的反應外源蛋白對龜紋瓢蟲潛在的生物學影響。共生菌是與昆蟲共生的一類細菌,對昆蟲的生長發育、繁殖、寄主適應以及抵御外源病原物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昆蟲受到環境刺激時能夠快速地做出反應。
該研究首次將昆蟲共生菌引入轉基因環境安全評價體系中,篩選出用于環境安全評價的共生菌指示種,建立了相應的技術體系,開辟了環境安全評價新方法,豐富了現有環境安全評價體系。
該研究得到轉基因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支持。(通訊員 梁冰)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1930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