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總結展示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賀信精神兩周年取得的最新進展,引導全院科技創新更加聚焦“三個面向”,加快建設“兩個一流”,5月24日,中國農科院召開科研進展通報會。副院長萬建民發布創新工程實施進展與成效,科技管理局局長任天志發布中國農科院十大科技進展和即將啟動實施的5項重大科研計劃。
會議指出,創新工程是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為中國農科院更好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而量身打造的國家工程,目的是以機制創新撬動院所改革,以穩定支持增強創新能力,以重大成果驅動農業農村發展。中國農科院將創新工程作為“頭號工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加快科技創新和現代院所建設步伐。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重要指示,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的指導下,中國農科院開展了創新工程考核與全面推進期中期評估工作。從外部專家評估意見和定量數據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實施以來,全院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院所發展定位更加聚焦,創新能力全面增強,創新效率大幅提升,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一是體制機制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頂層設計三級學科體系,建立以科研團隊為單元的科研組織模式,以長期穩定支持為特征的科研投入機制,分期分級績效考評機制,重大科技問題協同攻關機制,束縛創新的體制機制逐步破除,全院公益性定位更加明確,創新熱情得到激發。二是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引進青年英才220名,人才保障能力有效提升。構建“三級三類平臺體系和四大類基地體系,平臺支撐能力日益提高。深化國際合作交流層級,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國際學術影響力大幅提升。牽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聯合全國科研力量解決重大產業和區域問題,引領能力不斷增強。三是各項科研產出呈現量質雙升態勢。實施以來,共獲國家獎33項,同比增長22%,發表SCI/EI論文10000余篇,是前5年的2.5倍,在Science/Nature/Cell主刊發表論文12篇,同比翻了一番;審定農作物新品種638個,同比增長50%;獲植物新品種權234項,同比增長270%;創制新農藥、新肥料、新獸藥94個,同比增長60%;獲發明專利2931項,是前5年的3倍;獲中國專利獎36項,占農業領域全國獲獎總數的68%。四是重大突破性成果加速涌現。面向世界前沿,取得了黃瓜苦味基因、水稻自私基因等多項領跑國際的原創性科學發現。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突破了大豆分子標記鑒定、黃曲霉毒素檢測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為提高產業競爭力提供了有效支撐。面向農業農村主戰場,創制了高產水稻“春優927”、優質強筋小麥“中麥1062”、瘦肉型北京鴨品系等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作物與畜禽新品種,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
會議還指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兩年來,全院廣大科技人員潛心研究、協同攻關,涌現出雜交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單倍體誘導介導的基因編輯技術加快作物精準育種進程、發現植物自私基因、“優薯計劃”解析馬鈴薯自交衰退的遺傳基礎、深度解讀桃馴化和改良的分子機制、阿什旦牦牛通過國家審定、非洲豬瘟疫苗科研攻關取得重要進展、家禽疫苗免疫成功阻斷人感染H7N9病毒、植物免疫誘導蛋白新農藥大面積推廣應用、韭蛆防治技術實現標準化產業化應用等10項代表性的重大科技進展,展現出中國農科院良好的創新風貌和堅實的創新能力。
會議強調,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指示,更好發揮國家隊引領帶動作用,中國農科院建立了重大科技任務聯合攻關機制,聚焦最緊迫最重大的國家需求,梳理凝練出“藏糧于技”“農業綠色發展”“非洲豬瘟防控”“牛奶優質化”“畜禽良種化”五項重大科研攻關任務,組織相關研究所編制了科研計劃實施方案,明確了急需攻克的關鍵技術、研發目標任務、創新時間表和技術路線圖,組建了總體組、領導小組和人才團隊,將利用創新工程經費穩定支持,集中全院力量開展持續攻關,加快破解技術難題,引領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會上,作科所所長劉春明、牧醫所所長秦玉昌、哈爾濱獸醫所所長步志高、環發所所長張燕卿分別介紹了牽頭的科研計劃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