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扶貧紀實】發揮農科力量 助力臨潭脫貧
臨潭縣地處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高寒山區溝壑地帶,高寒干旱、山地多川地少,是“三區三州”國家級深度貧困縣。2020年2月28日,臨潭縣正式脫貧摘帽。這意味著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8年來科技支撐臨潭縣脫貧攻堅取得了實效。曾經的臨潭,鄉村經濟極為落后,村民只能靠天吃飯,遇上干旱季節吃水都困難。生活在土坯房,“蹲在墻根曬太陽等救濟”是很多村民的真實寫照。如今的臨潭,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兩不愁、三保障”全面解決,鄉村道路四通八達,村民新居整齊劃一……蘭州牧藥所通過“派專家、供良種、送技術、做示范”等措施,用科技托起農牧民致富的希望,探索出了一條具有農科特色的“臨潭模式”。
深入一線 開創扶貧新局面
扶貧干部開車到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新城鎮需要5到6個小時。一頭是家庭,一頭是貧困中的群眾,扶貧干部熱愛這項事業,把責任二字牢記心中,將滿腔熱血投入到常年驅車往返兩地的幫扶工作中。
自2012年起,他們邁進海拔2800米的青藏高原,深入條件艱苦的紅崖村、南門河村、羊房村和肖家溝村,走訪入戶,認真開展調查研究。2015年7月,蘭州牧藥所組建駐村工作隊,先后有14名干部任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隊長。8年來,共有122批339名干部深入村社進行幫扶。面對自然條件惡劣,貧困人口多,經濟來源以農作物種植和外出務工為主的實際情況,以陳化琦、周學輝為代表的駐村工作隊隊長認為改變傳統經濟模式是致富的必由之路,產業發展是脫貧的主攻方向。他們帶領工作隊員制定了4個幫扶村的5年產業發展規劃,67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一戶一策”幫扶方案,建立健全貧困戶各類檔案資料,明確幫扶措施、幫扶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幫扶工作,致力實現“不僅要讓貧困戶知道春天種什么對,秋天賣什么貴,還能讓貧困戶決策買什么生產資料最實惠。”
陳化琦在貧困戶摸底數據
周學輝督促修建新羊舍
所地合作“雙組長”負責制、“3+N”科技扶貧體系助創“臨潭模式”
2019年6月,院黨組書記張合成調研臨潭縣脫貧攻堅工作時指出,要堅持“脫貧攻堅主戰場在哪里,中國農科院專家團隊就到哪里”的工作方針,把做好臨潭縣脫貧攻堅科技支撐工作抓實抓細抓好,以科技支撐當地特色生態農牧產業發展,打造農科扶貧“臨潭模式”。
在院黨組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臨潭縣科技支撐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聯絡組和專家團,做好組織保障和人才保障。實行蘭州牧藥所與臨潭縣委縣政府牽頭的“雙組長”負責制,科研院所與地方政府合力確保幫扶工作長期順利開展。
中國農科院創新建立“3+N”科技扶貧體系,由一個院領導、一個院機關部門、一個研究所,加上多個產業指導專家組(團隊、黨支部)組成。按照全院整體安排,在張合成書記的帶領下,在人事局的組織下,由蘭州牧藥所牽頭,聯合蜜蜂所、蘭州獸醫所、飼料所和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14個科研創新團隊組成的“聯合艦隊”,通過“派專家、送技術、出主意、做示范”等科技幫扶活動,推動領導干部和科研人員深入農村,接地氣,知農情,發揮農業科研國家隊作用,助力臨潭縣特色產業發展。
中國農科院科技幫扶臨潭縣座談會現場
此外,蘭州牧藥所黨委、團隊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切實把黨建工作優勢轉化為推動扶貧工作的成效。中獸醫(獸醫)研究室支部、畜牧研究室支部分別與羊房村黨支部、肖家溝村黨支部簽署了支部共建協議,針對當地牛羊常見多發疾病防治、蜂產業培育與土蜂養殖技術、獸藥安全使用、牛羊飼養管理與品種改良等內容進行技術指導。
兄弟聚力 成果送進農戶去
在有力的機制保障下,蘭州牧藥所積極發揮銜接作用,院屬相關兄弟單位共同發力,推廣牛、羊、中蜂、牧草等種養殖良種良法,推進臨潭縣特色生態農業牛羊菜中藥四大產業和蜂驢雞藜麥四小產業的科學發展,助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帶動廣大農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通過引進“大通牦牛”種牛,“特克塞爾”“白頭薩福克”種公羊,改良當地牦牛、肉羊品種,提高養殖效益;根據當地生態氣候條件,引進“青雜5號”優質油菜、“中天1號”多葉苜蓿和青貯玉米品種;選派科技人員指導防治牛羊常見多發病,向養殖戶免費發放牛羊用礦物質營養舔磚、驅蟲藥、特效焦蟲藥、消毒藥等獸藥產品;研究所自主培育的新品種“高山美利奴”細毛羊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市場價值的8%向貧困戶進行固定分紅,邁出了“幫扶單位+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幫扶新路子。
“自研究所給我們合作社贈送了種公羊和藥品并進行養殖技術指導后,牛、羊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大大降低,出欄率大幅提高,我們的收入顯著增加了。”羊房村養殖戶孫全生說。
在促進臨潭縣中蜂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上,蘭州牧藥所充分利用當地養蜂條件,聯合蜜蜂所組建了兩個中蜂健康養殖技術示范基地,示范推廣中蜂活框養殖、人工育王技術及中囊病防控等技術。
“大通牦牛”種牛“高山美利奴羊”種羊移交儀式
真幫實扶 實現脫貧摘帽
截至目前,蘭州牧藥所在臨潭縣圍繞特色農業產業,建立優質牧草示范基地6000畝,建成科技推廣示范點18個,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牛羊草藥優良品種和新產品40多個,實現農畜產品增產增效23%。實施“臨潭縣生態畜牧業試驗與示范”和“牦牛產業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動員協調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等在臨潭實施,集成示范推廣20余項牛、羊、中蜂新品種的精準飼養、疾病防治、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等先進技術和成果,突破了一批制約臨潭縣現代生態畜牧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培訓農牧民、技術骨干3000余人次。“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輻射50余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全縣農牧民節本增效6000萬元,運用科研成果累計創造產值近億元。駐點幫扶的4個貧困村462戶全面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43.29%下降至2019年的0.46%,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60元提高到5980元,臨潭縣成功脫貧摘帽。
臨潭縣的科技幫扶工作涌現出一批先進個人和集體。在2013年、2015年、2017年、2018年,研究所4次被甘肅省委評為“優秀幫扶單位”。2015年,研究所駐村幫扶工作隊被甘肅省委評為“先進駐村幫扶工作隊”,1名同志獲甘肅省“優秀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獎”。2018年、2019年,研究所連續兩年評為中國農科院脫貧攻堅工作先進集體,2名同志被評為先進個人。(通訊員 符金鐘)
- [经济参考报]中原农谷育新种迎丰年——探访产粮大省河南的农业“芯”科技2025-04-30 16:17:00
- 绿肥还田与水分调控实现土壤健康-产能-生态效益三提升2025-04-30 15:07:00
- 迟播双密双高技术助力破解粮油争地难题2025-04-30 15:04:00
- 烟草烟碱转化调控的表观修饰机制2025-04-30 14:57:00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专题党课报告会2025-04-30 1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