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海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海南油茶授粉技術現場觀摩及推介會在海南省澄邁縣召開。
海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劉作凱在致辭中表示,低產已成為海南特色油茶產業發展的瓶頸,由海南農業科學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授粉團隊組成的油茶授粉技術聯合攻關組(以下簡稱聯合攻關組)在2023年度所取得的工作成效顯著。
“糧油安全是‘國之大者’,油茶作為我國特有且廣泛種植的木本油料作物,戰略意義重大。”國家蜂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局局長彭文君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海南油茶授粉技術展示及推介,不僅體現了蜜蜂在油茶授粉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更是以農業新質生產力賦能產業發展的典型案例和場景。
“海南養蜂產業特色鮮明、潛力巨大,是海南省政府重點發展的林下經濟產業之一。養蜂業不僅可以提供多樣的蜂產品促進蜂農增收,還通過授粉助力甜瓜、苦瓜等多種農作物提質增效,在油茶授粉中的作用也已經開始顯現。”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李蕓在致辭中表示,希望更多單位參與進來,加快先進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為油茶產業及其他需要授粉的產業注入更多科技含量。希望企業界代表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對接、積極投入,加速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助力海南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并為自貿港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海南油茶產業特色鮮明、海南省科技廳歷來高度重視并支持海南油茶產業的科技攻關,成效顯著。當前由于傳粉昆蟲相對不足、授粉品種搭配不當、花期連續陰雨天氣所導致的海南油茶授粉不良,已經成為海南油茶低產的主要原因。”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許江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會議展示和推介的海南油茶授粉技術,聯合攻關組正是基于多年科研成果的積累,雙方優勢互補,共同促成科研成果轉化成實際生產力。當前,海南省科技廳正在著力健全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同時構建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的新機制,通過制度創新和優化,提升海南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能力和水平,推動海南自貿港的建設和發展。
技術觀摩展示環節,首批授粉技術示范園管理方海南海膠樂香油茶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丁仕海介紹公司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去年授粉技術示范效果。聯合攻關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慧鵬介紹海南油茶精準高效授粉技術的原理和關鍵技術環節,并現場展示油茶授粉用蜂花粉制備技術和無人機液體噴施授粉技術。
聯合攻關組成員、海南農業科學院熱帶油茶資源培育與創新利用團隊首席專家鄭道君介紹,聯合攻關團隊通過研究揭示了海南油茶的開花坐果習性和傳粉生態學特性,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油茶品種親和性快速鑒定技術,可在4個小時內判斷品種間的親和力強弱,同時在高效授粉關鍵技術研發提高油茶產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針對品種搭配不合理的林分,通過蜜蜂異地采粉+無人機液體噴粉技術;針對品種搭配合理的林分,采用引蜂授粉技術輔以無人機液體噴粉技術。該方案有效解決了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搭配不合理或花期不遇的問題,也可通過在連續陰雨天氣下擇機快速噴施貯備花粉解決授粉不充分問題,實現現有油茶低產林快速增產的目的。
“通過試驗與示范,新技術的增產成效顯著,將海南油茶掛果量提升3倍以上,初步實現了從‘千花一果’到‘千果掛枝’。未來,通過進一步研發與應用,油茶的掛果量有望實現2倍以上的增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副所長吳黎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