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的第一屆納米科技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
本次會議以“納米科技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來自美國、歐盟、印度、澳洲和中國等全球10個國家的300余位參會代表圍繞著利用納米科技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構筑高值化農產品產業鏈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了農業納米領域的新進展、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成果。
納米科技是一門發展迅速的前沿技術科學,它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傳統科技的滲透與融合,正在推動現代產業體系與社會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納米科技在農業上的集成應用,也呈現了多點突破之勢,為人類克服糧食安全、資源短缺和環境問題開辟了重要科學途徑。2000年美國正式將農業納米科技列入國家科研日程, 2003年啟動了“納米科技在農業與食品領域應用”研究專項。其后,歐盟、加拿大、巴西、印度等國家、以及一些農業化學領域的跨國公司地也相繼加強了相關研究工作。
近年來,在國家各種科技計劃支持下,我國農業納米科技也獲得快速發展,尤其是在利用納米材料與技術提高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研究成果,在國際了產生了重要影響力。2014年,中國農科院啟動了國家納米農業領域的第一個“973”計劃項目“利用納米材料與技術提高農藥有效性與安全性的基礎研究”。
目前,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圍繞利用納米技術提高農藥有效利用率和降低殘留污染等國家重大科技需求,系統地開展了前瞻性、基礎性與應用性的多學科交叉與協同創新研究,開發成功了一批高效、安全的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納米農藥新劑型,目前正在有關政府部門大力支持下,致力于產業化開發和推廣應用研究。
上述“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崔海信介紹,納米農藥制劑可以利用小尺寸效應、界面效應、靶向傳輸與控釋功能,顯著地增強藥效功能、延長持效期、提高生物利用度、杜絕有害溶劑與助劑,從而大幅度節約施藥劑量,降低農產品殘留和環境污染。
“納米農藥的全面推廣應用,有利于實現傳統化學農藥的提質增效與節量、減排,振興綠色農藥產業,促進農業清潔生產,改善農產品安全與生態環境,從而產生重大的環境、經濟與社會效益。”崔海信告訴記者。
本次國際會議的成功舉辦,通過深度與廣泛的學術交流與研討,增進了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學術交流和合作聯系,增強了對學科前沿熱點問題的認識與理解,拓寬了研究領域與學術視野,發展了先進的學術思路、研究方法與技術體系。提升了我國農業納米科技界的國際影響力,對于推動我國農業納米科技的快速發展,緩解我國農業資源短缺、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经济参考报]中原农谷育新种迎丰年——探访产粮大省河南的农业“芯”科技2025-04-30 16:17:00
- 绿肥还田与水分调控实现土壤健康-产能-生态效益三提升2025-04-30 15:07:00
- 迟播双密双高技术助力破解粮油争地难题2025-04-30 15:04:00
- 烟草烟碱转化调控的表观修饰机制2025-04-30 14:57:00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专题党课报告会2025-04-30 1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