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民日報]我國作物種質資源保存量超五十二萬份
位居世界第二
發布時間:2021-01-13
|來源: 人民日報 2021年1月13日|作者:蔣建科
中國農業科學院今天舉行“科技創新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院士說,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其中,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已實現完全自給。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已超過45%。“十三五”期間,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主糧育種科技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基礎進一步穩固,建成完善了國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全國作物種質資源保存總量超過52萬份,位居世界第二,設計保存容量150萬份的新國家作物種質庫土建工程已完工,預計2021年投入運行。
萬建民說,我國作物單產顯著提升,糧食總產連續5年超過6.5億噸,糧食作物滿足基本自給,口糧實現絕對安全。其中,水稻和小麥等口糧作物生產保持穩定,基本實現供需平衡;玉米生產發展迅速,總產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大豆生產得到恢復性增長;雜糧作物有升有降,總體保持穩定。
作物基礎理論研究成果豐碩,部分作物基礎理論研究實現從跟跑向并跑或領跑轉變。構建了亞洲栽培稻3010份種質泛基因組,繪制出小麥D基因組精細圖,構建國際首張普通菜豆單倍型圖譜。
中國農業科學院同時還突破了一批育種關鍵技術,助力提升我國作物育種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建立了可固定雜種優勢的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實現了雜交稻無融合生殖“從0到1”的突破。
(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新华社]中国农科院良种良技助力油菜增产2025-05-02 10:02:00
- “千万工程”视域下乡村环境长期因子观测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2025-04-30 22:06:00
- [中国科学报]第四届中国(伊川)谷子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召开2025-04-30 17:19:00
- [经济参考报]中原农谷育新种迎丰年——探访产粮大省河南的农业“芯”科技2025-04-30 16:17:00
- 绿肥还田与水分调控实现土壤健康-产能-生态效益三提升2025-04-30 15: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