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當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世界潮流后,全過程防控替代末端治理成為發展政策的真正主流。人們在不斷探索和總結的基礎上,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減少污染排放為主線,逐漸將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和生態設計等融為一體,形成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為了從理論上解釋循環經濟的本質,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朱立志研究員基于大量農業循環經濟實踐,提出了價值循環理論。
該理論認為,每個經濟系統不僅要創造價值,還應該關注價值循環。經濟系統通過內部物質單元的多次循環增值,可以用同樣的資源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該理論的主要觀點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該理論的核心是經濟系統內的物質單元多次經過生產過程以實現循環增值。經濟系統內的物質單元循環利用可以帶來價值增值,即產生循環增值效應,原因是廢棄物資源化的循環利用可以增加經濟系統內的物質和能量。朱立志研究員指出,農業中的復合產業體系是實施循環經濟的廣闊天地,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菌菇業、農產品加工業以及新興的旅游業、服務業等,完全可以利用循環經濟鏈條連成一體,把以農產品生產為目的的動脈產業和廢棄物處理為主的靜脈產業穿插結合,謀求系統內的物質單元循環增值以達到資源的高效利用。
當物質單元循環多次經過生產過程,其循環增值就愈為明顯。單個循環增加輸出的效果未必十分明顯,但一個系統中多個子系統的多級循環帶來的整體效應就十分突出了。因此,循環經濟作為一個復合資源利用系統,它所產生的綜合增值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其次,該理論的目的是物質單元更多地附在產品上走出經濟系統以增加產出量。任何一個經濟系統,在生產產品的同時,總是要產生廢棄物。如果廢棄物得到資源化利用,廢棄物中的物質單元就可以附在產品上走出經濟系統,而不是附在不能被資源化利用的廢棄物上走出經濟系統。
一個經濟系統內的生產結構(子系統構成)越豐富,越能讓物質單元更充分地循環,從而更多地附在產品上走出經濟系統以增加產出量,而不是形成大量的廢棄物排放出經濟系統。因此,衡量經濟系統的好壞不能只衡量產品價值量,即“正價值”量,還應該減去相應的廢棄物污染排放形成的“負價值”。只有讓經濟系統內的物質單元更多地附在產品上走出經濟系統,經濟系統才能帶來更多的產出量。
第三,該理論的保障是用價值鏈條拉動物質單元以建立暢通的循環通道。讓物質單元在經濟系統內部各子系統(各部分和環節)間實現循環增值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就是為什么不少地方還存在秸稈焚燒現象,不少規模化養殖場的畜禽糞便得不到有效處理。要讓物質單元在經濟系統實現充分的循環增值,必須有合理的運行機制來保障。
經濟系統內部的各子系統是完全或不完全的經濟理性單位,如種植業和養殖業之間,他們的主要動力來源于利益的刺激,而利益的背后是價值的分配,換句話說,他們關注的主要是價值份額。保障循環經濟有效運行的機制精髓就是用價值鏈條拉動物質單元在經濟系統內暢通循環。例如,種植業的秸稈通過養殖業作為飼料過腹再還田回到種植業,種植農戶(部門)和養殖農戶(部門)之間(在一些地方還有秸稈收集中介、秸稈專業合作組織)需要在秸稈的價值鏈條上合理地交易才能保證這種循環經濟模式更好運行。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经济参考报]中原农谷育新种迎丰年——探访产粮大省河南的农业“芯”科技2025-04-30 16:17:00
- 绿肥还田与水分调控实现土壤健康-产能-生态效益三提升2025-04-30 15:07:00
- 迟播双密双高技术助力破解粮油争地难题2025-04-30 15:04:00
- 烟草烟碱转化调控的表观修饰机制2025-04-30 14:57:00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专题党课报告会2025-04-30 1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