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了那么多年油菜,還不知道有其他顏色,感謝專家們帶來的新科技。”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副書記彭敏濤介紹說,“德興村農民有種油菜的習慣和經驗,全村800多畝耕地,90%面積都種上了油菜。但近年來,村里青壯勞動力嚴重不足,管理粗放,導致油菜長勢不平衡,產量水平不高,比較效益低。”于是,背靠木蘭景區,村民們想到了要把 油菜生產融于旅游產業。
然而,油菜花的花色單一、花期不長等問題也隨之顯現。為此,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老科協主席黃佑安帶著專家們,在木蘭鄉開展多彩油菜花等特色生態景觀油菜的試驗示范。在國家科技平臺和農業部保種項目支持下,油料所種質資源團隊對多彩觀賞油菜新品種進行課題研究。
兼顧產量與觀賞性的“全才”
油菜是我國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產量和面積均居世界首位,油菜觀花旅游是我國獨具特色、深受人民喜愛的鄉村游項目。油料所種質資源學研究室主任伍曉明告訴記者,多彩觀賞油菜的研發就是為了進一步發展我國油菜花旅游,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游發展,是一項國際上尚未開展過的新研究課題。
種質資源材料是農業科研的基礎,它們有不少都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獨特突出性狀的“偏才”,需要育種者充分利用雜種優勢,發掘其優于雙親的能力。據了解,多彩油菜新品種目前仍是以種內或遠緣雜交的常規選育手段為主,比如紫花蘿卜、紫芥菜與油菜同為十字花科,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還有一些化學誘變的方法,可以較快產生新的花色類型。
伍曉明表示,從初步試驗結果來看,目前已有幾個多彩油菜品種的顏色性狀基本穩定,高產品種還在探索中,今年的油菜收獲季節就會多地測產得出綜合數據。此外,多彩油菜并不是要替代傳統油菜,在油菜大面積主產區還是會以傳統高產油菜品種為主。多彩油菜品種的研發和推廣,是要在不影響原有期望產量的情況下,在適宜的鄉村游、賞花游景區沿線,給油菜增加了一項觀賞功能,提高農民收入。
豐富多彩油菜基因資源
應江西婺源、武漢黃陂、重慶秀山、廣西南寧、海南文昌等全國10余個地區的要求,油料所“油菜種質資源創新團隊”已初步發掘出杏黃、乳白、純白、紅色和紫色的油菜及其野生近緣種資源,并與這10余個地區的油菜旅游區開展了初步的多彩油菜研發和示范,取得較好的成效。如2013年就在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江西省婺源縣篁嶺民俗文化村”開展了多彩觀光油菜示范。
“第一次見到整片白色的油菜花,這是用什么方法種出來的呢,是不是轉基因,還能不能榨油食用?”不少在木蘭鄉賞花的游客都有這樣的疑問。
“肯定是安全的,只是顏色的區別,跟普通油菜一樣可以榨油食用。”從事了26年油菜種質資源科學研究工作的伍曉明解釋道,“這些多彩油菜品種的選育材料,都是來自于國家油料種質資源中期庫,是幾代人在全球搜集、發掘、整理油菜種質資源積累的成果。”
一花獨放不是春。向育種者提供研究材料,豐富地方種質資源,是國家種質資源庫的宗旨之一。油料所作為國家級科研單位,也愿意提供材料支持地方科研推廣單位來開展培育多彩油菜品種。我國農業區域特征較強,多彩油菜品種要實現全國發展,需要各地區的育種家根據當地自然地理條件培育出適宜本地的新品種。
伍曉明認為,油料所已收集保存的8000余份蕓薹屬油菜及其十字花科野生近緣遺傳資源豐富,具有顯著的遺傳多樣性,通過進一步篩選鑒定,充分發掘其中蘊藏的珍貴基因資源,可以打造出花色豐富、花期長、適應各種環境的油菜花海,還可開發出特色風味的油脂、花、新鮮或干菜等油菜衍生農產品,形成具有高科技、藝術和人文內涵的升級版觀花經濟,以特色油菜種質資源助建美麗鄉村。
拉長產業鏈挖掘附加值
對于長江流域大部分油菜種植區域來說,油菜花開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賞油菜花已日漸成為人們擁抱春天的理想選擇。
據了解,云南省羅平縣自1999年至今已舉辦了17屆油菜花文化旅游節,每到花期,江西婺源、湖北荊門、貴州安順、陜西漢中等油菜花旅游景區都是人潮涌動,多彩油菜的種植已成為當地辦節的重要亮點。
綜合利用多彩油菜色彩豐富、美麗壯觀、市場需求大、開發成本低、勞力投入少、衍生產品多等特色和優勢,可在不增加農民負擔,不減少油料作物產量的條件下,深度挖掘油菜的附加值,提高農民種植油菜積極性,避免農田荒蕪或占用,提升油菜產業對市場經濟發展的貢獻,快速改善和美化鄉村環境,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的步伐。
油菜是國家重要的經濟作物,在“雙低”的基礎上培育“高油、高產、高效”的新品種是今后一段時間油菜產業的發展目標,多彩油菜品種的產量性狀表現情況怎么樣?
“基本上不影響產量,栽培方法和普通油菜品種差不多。”伍曉明告訴記者,現在多彩油菜品種試驗示范主要種植在成熟的旅游景點,種植者更加看重的是其獨特的花色,以及搭配栽培早熟、正常、晚熟3種熟期后延長的花期。以湖北武漢地區為例,觀賞期可從2月中下旬一直持續到4月初,實現賞花經濟的最大化。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新华社]中国农科院良种良技助力油菜增产2025-05-02 10:02:00
- “千万工程”视域下乡村环境长期因子观测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2025-04-30 22:06:00
- [经济参考报]中原农谷育新种迎丰年——探访产粮大省河南的农业“芯”科技2025-04-30 16:17:00
- 绿肥还田与水分调控实现土壤健康-产能-生态效益三提升2025-04-30 15:07:00
- 迟播双密双高技术助力破解粮油争地难题2025-04-30 1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