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黃哲雯)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智慧農業創新團隊與美國科學家通過兩年多的聯合研究發現,糧食進口也會帶來進口國環境污染。
傳統研究觀點認為,糧食生產需要消耗土地資源、水資源,過量施用化肥和農藥會導致環境污染,因此普遍認為“糧食進口國是環境受益者”。該創新團隊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和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兩位教授合作,以全球大豆貿易為例,通過大量文獻數據和實地調查數據分析發現,糧食進口導致進口國作物種植結構、農業生態環境平衡等發生顯著變化,不僅對區域地表、地下水生態環境和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危害,同時還產生大量溫室氣體,進一步影響全球氣候變化,所以“糧食進口國并非都是環境受益者”。
鑒于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研究人員對中國傳統大豆主產省黑龍江進行了詳細的農戶調查和深入的數據分析,研究發現由于國外大豆產量高、出油率高和價格低的比較優勢,大量大豆進口使得黑龍江傳統大豆生產受到嚴重擠壓,導致農民被迫轉向種植水稻、玉米等其他需要更多水肥的農作物,種植結構的轉換帶來了更多甚至過量氮肥的施用,最終造成了一定的區域環境污染問題。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墨西哥、智利等國家從美國大量進口玉米,改種蔬菜后,同樣也沒有成為環境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