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海外農業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報]“國家隊”撬動農業科技“走出去”
發布時間:2016-01-27
|來源: 《中國科學報》2016年01月27日|作者:李晨
農業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領導,農業對外合作部際聯席會議18家成員單位、水科院、熱科院、農科院等代表,中糧集團、中農發集團、大北農集團、聯想佳沃等企業家共150余人,出席了1月21日中國農科院海外農業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與會者達成了以下共識:中國農業科學院率先成立海外農業研究中心,為我國農業“走出去”提供科技支撐,是中國農科院站在國家高度的一項主動作為,切實發揮了農業科技國家隊、決策智囊團的作用,將有助于農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據悉,該中心由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任領導小組組長、副院長吳孔明任副組長。下設專家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由16個研究室構成,包括若干創新團隊,聚焦海外農業科學研究、農業科技“走出去”、農業信息服務和海外人才培養等四大任務。
農業科研對外合作集散地
記者了解到,該中心將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創新團隊,推動農業先進實用技術、農業技術裝備、農業科技服務輸出和產能合作,開拓農業技術和產品國際市場,提高核心競爭力;加強農業科技國際合作,促進區域內農業科技創新要素跨境流動,進一步鞏固農業科技優質外交資源地位,推動農業技術全球化應用和農業人才隊伍國際化發展。
陳萌山介紹,從長遠看,該中心將成為我國農業科研對外合作集散地。充分發揮海外農業研究中心連接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橋梁作用,有效整合全院國際合作、科技資源,打造世界領先的海外農業創新團隊,一體化參與全球競爭,有效拓展農業技術和產品國際市場,形成對全球資源的配置力和農業科技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的控制力;依托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全國農科院系統外事協作網,逐步形成國內相關研究院所、大學及涉農產品生產及進出口貿易企業組成的產學研貿相結合的海外農業創新體系。
該中心還將成為政策創設智囊團,提出指導中國農業科技“走出去、引進來”的參考建議,為農業“走出去、引進來”發展和農業部的中心工作提供決策咨詢;發揮信息技術服務器的作用,構建農業“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不斷豐富農業大數據、農業情報學、農業經濟與政策、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等學科的理論體系;打造農業外交人才庫,為國家整體外交和農業科技創新凝聚戰略人才,培養適合新時期農業“走出去”的農業科技和外交人才。
合作方式創新多元
“根據海外農業開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的特點,積極利用我院已有的多雙邊、區域合作機制,將海外農業合作新思路融入到現有的多雙邊合作機制中。”陳萌山介紹,該中心形成“大聯合、大協作、大攻關”的海外農業協同創新團隊,解決和突破海外農業現實問題和瓶頸難題,推動海外農業深入發展。
據介紹,該中心和農科院相關專業所是既“有機聯系”又“有效區隔”的關系。一方面充分發揮由信息所牽頭、各相關研究所共同參與的海外農業協調機制作用,根據國際合作重點國家、產業、產品的區域布局,共同制定海外農業重大合作項目的實施方案,組織相關團隊對重點項目進行研討,以協同創新的方式解決海外農業發展遇到的現實和發展問題;另一方面保障海外農業研究中心創新團隊各自的研究需求。是為“聯合集成”的工作模式。
其次,進行交叉研究。組織院內外不同學科領域、不同側重點的農業國際合作研究力量,從更高層面、更廣視野開展跨學科、跨部門的海外農業聯合研究;培植海外農業新興學科,集中優勢團隊實現有效學科占位,產出源于研究中心又高于研究中心層面的綜合成果。
再次,實現綜合提升。有效整合全院、相關省院(大學)的海外農業科技力量和國際合作資源,創設國家農業科技國際合作聯盟,搭建分工協作的農業“走出去”工作新格局,創建覆蓋上、中、下游的全產業鏈的農業科技走出去新模式。
今年主推15項農業技術
2016年,該中心將主推15項農業技術。雖然發展中國家都高度重視農業,但由于自然條件和政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業發展還很落后,還有很大的技術提升空間。面向他們的迫切要求,該中心梳理了15項先進實用技術,幫助提升目標國家科技創新能力,解決其農業發展和民生改善中的實際問題。入選技術全部為近年來通過國家及權威部門審定或鑒定的新成果,大部分技術已經應用與生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顯示出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同時,該中心還將以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為統領,依托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全國農科院系統外事協作網,形成全國統一的農業對外合作資源共享平臺。
記者了解到,海外研究中心數據和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工作也已經啟動。農業“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將基于云計算、大數據,集全球農業數據庫平臺、農業展望和預警平臺、海外農業投資風險分析平臺、投資政策研究平臺、政策法規平臺、農業技術成果資源數據庫以及海外農業協同創新平臺為一體,搭建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
與會者達成了以下共識:中國農業科學院率先成立海外農業研究中心,為我國農業“走出去”提供科技支撐,是中國農科院站在國家高度的一項主動作為,切實發揮了農業科技國家隊、決策智囊團的作用,將有助于農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據悉,該中心由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任領導小組組長、副院長吳孔明任副組長。下設專家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由16個研究室構成,包括若干創新團隊,聚焦海外農業科學研究、農業科技“走出去”、農業信息服務和海外人才培養等四大任務。
農業科研對外合作集散地
記者了解到,該中心將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創新團隊,推動農業先進實用技術、農業技術裝備、農業科技服務輸出和產能合作,開拓農業技術和產品國際市場,提高核心競爭力;加強農業科技國際合作,促進區域內農業科技創新要素跨境流動,進一步鞏固農業科技優質外交資源地位,推動農業技術全球化應用和農業人才隊伍國際化發展。
陳萌山介紹,從長遠看,該中心將成為我國農業科研對外合作集散地。充分發揮海外農業研究中心連接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橋梁作用,有效整合全院國際合作、科技資源,打造世界領先的海外農業創新團隊,一體化參與全球競爭,有效拓展農業技術和產品國際市場,形成對全球資源的配置力和農業科技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的控制力;依托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全國農科院系統外事協作網,逐步形成國內相關研究院所、大學及涉農產品生產及進出口貿易企業組成的產學研貿相結合的海外農業創新體系。
該中心還將成為政策創設智囊團,提出指導中國農業科技“走出去、引進來”的參考建議,為農業“走出去、引進來”發展和農業部的中心工作提供決策咨詢;發揮信息技術服務器的作用,構建農業“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不斷豐富農業大數據、農業情報學、農業經濟與政策、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等學科的理論體系;打造農業外交人才庫,為國家整體外交和農業科技創新凝聚戰略人才,培養適合新時期農業“走出去”的農業科技和外交人才。
合作方式創新多元
“根據海外農業開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的特點,積極利用我院已有的多雙邊、區域合作機制,將海外農業合作新思路融入到現有的多雙邊合作機制中。”陳萌山介紹,該中心形成“大聯合、大協作、大攻關”的海外農業協同創新團隊,解決和突破海外農業現實問題和瓶頸難題,推動海外農業深入發展。
據介紹,該中心和農科院相關專業所是既“有機聯系”又“有效區隔”的關系。一方面充分發揮由信息所牽頭、各相關研究所共同參與的海外農業協調機制作用,根據國際合作重點國家、產業、產品的區域布局,共同制定海外農業重大合作項目的實施方案,組織相關團隊對重點項目進行研討,以協同創新的方式解決海外農業發展遇到的現實和發展問題;另一方面保障海外農業研究中心創新團隊各自的研究需求。是為“聯合集成”的工作模式。
其次,進行交叉研究。組織院內外不同學科領域、不同側重點的農業國際合作研究力量,從更高層面、更廣視野開展跨學科、跨部門的海外農業聯合研究;培植海外農業新興學科,集中優勢團隊實現有效學科占位,產出源于研究中心又高于研究中心層面的綜合成果。
再次,實現綜合提升。有效整合全院、相關省院(大學)的海外農業科技力量和國際合作資源,創設國家農業科技國際合作聯盟,搭建分工協作的農業“走出去”工作新格局,創建覆蓋上、中、下游的全產業鏈的農業科技走出去新模式。
今年主推15項農業技術
2016年,該中心將主推15項農業技術。雖然發展中國家都高度重視農業,但由于自然條件和政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業發展還很落后,還有很大的技術提升空間。面向他們的迫切要求,該中心梳理了15項先進實用技術,幫助提升目標國家科技創新能力,解決其農業發展和民生改善中的實際問題。入選技術全部為近年來通過國家及權威部門審定或鑒定的新成果,大部分技術已經應用與生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顯示出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同時,該中心還將以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為統領,依托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全國農科院系統外事協作網,形成全國統一的農業對外合作資源共享平臺。
記者了解到,海外研究中心數據和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工作也已經啟動。農業“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將基于云計算、大數據,集全球農業數據庫平臺、農業展望和預警平臺、海外農業投資風險分析平臺、投資政策研究平臺、政策法規平臺、農業技術成果資源數據庫以及海外農業協同創新平臺為一體,搭建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经济参考报]中原农谷育新种迎丰年——探访产粮大省河南的农业“芯”科技2025-04-30 16:17:00
- 绿肥还田与水分调控实现土壤健康-产能-生态效益三提升2025-04-30 15:07:00
- 迟播双密双高技术助力破解粮油争地难题2025-04-30 15:04:00
- 烟草烟碱转化调控的表观修饰机制2025-04-30 14:57:00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专题党课报告会2025-04-30 1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