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環球新財訊》報道,截止到上周末,全國生豬均價達到每公斤18.4元,創下近18個月以來的新高,表明“豬周期”進入了上行區間。不過,豬價上行的同時,牛羊肉價格卻在下行,當“豬周期”和方向相反的“牛周期”“羊周期”疊加,豬價上漲行情能否持續?
遼寧一名生豬養殖戶幾個月前外購了一批仔豬,當時他預計這批豬出欄時,最多也就能賣到每斤8元錢,一頭豬賺不了多少錢。但是最近,生豬價格突然大幅上漲,給他帶來了意外之喜。他預計,如果再等等,這批豬就能讓他大賺一筆,“現在一斤能賺到兩塊錢,一頭270斤的豬能賺差不多五六百塊錢,是意外驚喜。這批豬買進的時候,我就想能賣到每斤8塊錢我都知足。現在我就等每斤10塊,我也在等。”
機構監測數據顯示,從五一假期結束到6月7日的一個月時間,全國生豬均價漲幅超過26%。截止到上周末,全國生豬均價已經達到每斤9.2元,這是近18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豬價為什么短時間內快速拉升?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分析:一方面,端午節拉動了生豬消費;另一方面,生豬供需基本面也從以前的過剩狀態,回歸平衡狀態。
朱增勇說:“去年1月份開始,能繁母豬產能持續調減,特別是去年四季度,能繁母豬調減的速度加快,影響的大概是10個月以后的商品豬供給。這樣的話,從今年二季度中后期開始,生豬供給相對于去年過剩的局面將有明顯緩解了。供給相對來說,從過去相對寬松的局面,逐漸轉向供需基本平衡。”
而由于豬價拉升,一些手中沒有豬的養殖戶大力收購臨近出欄的生豬,二次育肥,這直接減少了生豬出欄數量,進一步推高了豬價。卓創資訊分析師鄒瑩吉說:“對于北方來說,主要是二次育肥的情緒比較強烈,因為對下半年的豬價有看漲預期。再加上北方有部分地區有豬場空欄的現象,所以大家的補欄情緒也比較強烈,也就帶動豬價上漲。南方雖然二次育肥的情緒比較平穩,但是北方漲,南方的養殖端也會有縮量情況,所以就帶著全國豬價上漲了。”
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總的來看,“豬周期”已經進入新一輪上行通道,下半年豬價仍將震蕩上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輪豬價上行,剛好遇到了牛肉、羊肉價格的下行,而牛羊肉對豬肉有替代效應,“豬周期”和方向相反的“牛周期”“羊周期”疊加,豬價的漲勢是否會被對沖和削弱?對此,朱增勇分析:“從消費量來看的話,確實兩者不是一個量級。因為牛羊肉累計就占我們肉類消費的15%多一點,豬肉的消費占整個肉類消費59%左右的水平。盡管當前牛肉和羊肉價格持續下行,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但是我覺得它不會對豬肉價格產生下拉作用,相反我覺得豬肉價格會對于牛羊肉價格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鄒瑩吉認為,即使牛羊肉消費替代了一部分豬肉消費,也很難對生豬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當前豬價看漲情緒較強,如果豬價受消費端影響有所下滑,二次育肥的需求會再次提升,對行情形成支撐作用。
鄒瑩吉說:“生豬價格的定價話語權主要還是在養殖端手里,所以相關品的價格下滑,主要還是對屠宰端的盈利情況有比較大的影響。對豬價的影響方面,我們只能說如果下游實在接不動貨了,可能對豬價有一個向下的拉動。但是從我們現在的分析來看的話,對豬價上漲的影響還是要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