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大別山及秦巴山區優質獼猴桃評價與新品種推介會”在河南省西峽縣舉行。針對大別山區、秦巴山區獼猴桃主栽品種及新發展品種,會議進行專家評價和大眾品鑒,旨在篩選出適宜該區域推廣的優質獼猴桃品種。來自河南、陜西、四川、湖北、安徽五個省份的47個品種180余份樣品參與評價。會議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部省聯動項目“獼猴桃等特色漿果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組、國家獼猴桃科技創新聯盟、河南省大宗水果產業技術體系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西峽縣獼猴桃發展中心、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西峽分院承辦。
大別山區、秦巴山區是我國獼猴桃重要產區,位于該區域的陜西、四川、河南、湖北、安徽五省的獼猴桃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種植面積的60%。該區域也是獼猴桃的適生區,發展獼猴桃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評價選擇適宜該區域的品種,做到適地適栽,是產業成功的關鍵。
“我國獼猴桃面積和產量居世界第一。雖然目前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獼猴桃品種類型較多,但由于區域生態條件不同,再加上一些地區引種的盲目性,產業中存在的品種結構不合理問題依然突出,影響了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國家獼猴桃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方金豹告訴記者。
評價會現場,專家們從果實大小、果形、整齊度、色澤、風味、含糖量等外觀和內在品質的綜合表現,對來自不同省份的美味獼猴桃、中華獼猴桃(黃肉、綠肉、紅心)、軟棗獼猴桃、毛花獼猴桃四種類型的品種進行評價打分,并結合不同類型獼猴桃品種特性及適應性進行深入交流和討論,對具有應用前景的優質品種形成評價意見。
評審組根據樣品綜合表現,篩選出金桃、瑞玉、棗秋紅燈等適種品種,對璞玉、甜玉、華金3號、特早熟高糖獼猴桃“金美”、中獼2號等獼猴桃新品種進行重點推介。同時,推介了中獼抗砧1號、2號等抗性優良砧木,為果農增收致富提供了更多優選。此次評價活動為大別山及秦巴山區品種選擇、品種結構調整提供了重要參考,有利于解決該區域部分品種老化、品種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西峽獼猴桃發展中心主任李勇說:“今天會場參評的品種比較多,不同區域間果品質量也存在差異。通過此次評價活動,讓我們更多了解了其他產區的生產情況,有利于取長補短。同時,我們看到了很多國內自主培育的具有發展潛力的新品種,為今后新建果園品種選擇指明了方向。”
據介紹,西峽縣與項目依托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設立了西峽獼猴桃試驗站。近年來,在項目組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建立了標準化示范基地,對老舊果園進行品種和技術改造有力推動了西峽獼猴桃產業升級。
項目實施以來,項目組圍繞大別山區、秦巴山區獼猴桃生產中存在的品種結構不合理、抗性砧木缺乏、單產低、優質果率低、效益低等問題,積極開展獼猴桃品種選育篩選、栽培技術集成、智能裝備研制、高值化加工產品研發等,在品質提升、宜機栽培、智能診斷、綠色防控、采后監測等技術創新方面取得突破,并形成相關標準和規程。獼猴桃營養缽大苗建園技術應用,實現一年建園、二年掛果,較傳統建園模式提早收益1-2年,提升了獼猴桃產業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
“西峽是全國最早發展獼猴桃的縣份之一,獼猴桃產業是當地的主要產業,在農民增收致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通過項目實施,為西峽獼猴桃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讓更多果農受益,助力鄉村振興?!狈浇鸨硎?。
下一步,項目組重點做好與品種配套的栽培、貯藏保鮮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形成技術規范,實行生產標準化。同時加強科研部門、地方政府、龍頭企業、種植戶之間的協作,加大品種示范和研發技術的集成推廣,促進大別山區、秦巴山區獼猴桃產業從品種、栽培技術、物流保鮮、高值加工、品牌提升、 市場拓展全產業鏈的提質增效,助推該區域獼猴桃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