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由中國水稻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的最新科研成果,這篇題為《利用水稻重組自交系的重測序改進親本基因組序列進而解析超級雜交稻的產量相關遺傳位點》(Dissecting yield-associated loci in super hybrid rice by resequencing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and improving parental genome sequences)的論文,為超級雜交稻產量相關位點的解析提供了寶貴的材料和有效的途徑。
中國的雜交稻為世界糧食生產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超級雜交稻標桿組合的“兩優培九”以其豐產特性,在生產上大面積種植。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通過長期努力,構建出132個超級雜交稻“兩優培九”的核心重組自交系和1709個用于基因克隆的大規模重組自交系,并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對核心重組自交系進行了基因組重測序,成功構建了一張超高分辨率的遺傳連鎖圖譜。
研究人員首次組裝成功具有秈稻和熱帶粳稻血緣的“兩優培九”母本品種培矮64s的基因組序列,并基于高密度物理圖譜,不僅更新了“兩優培九”父本秈稻品種93-11的基因組序列,還結合12個水稻產量性狀的考查共檢測到43個與水稻產量密切相關的數量性狀位點(QTL),其中包括20個尚未報道的新QTL。同時,利用大規模重組自交系群體,結合親本基因組間大量精確的單核苷酸多態標記(SNP)和插入缺失標記(InDel)對兩個控制穗粒數和二次枝梗數的QTL——qSN8和qSPB1分別加以精細定位,最終確定控制抽穗期和穗粒數的DTH8基因和控制穗分支的LAX1基因為候選基因,其中qSN8通過互補實驗證實為DTH8基因。這一大規模重組自交系群體與超高分辨率遺傳圖譜相結合,其一系列新的產量相關基因將會被陸續克隆和開展功能研究,從而為進一步闡明超級稻產量的遺傳基礎和基因輔助育種搭建了理想平臺。(通訊員 章蓉蓉)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预测生物炭修复农田土壤镉污染效果的新方法2025-05-09 17:10:00
- 黄芩苷缓解仔猪细菌性肠道炎症2025-05-09 16:58:00
- 不同森林损失类型对地表温度差异化的动态影响2025-05-09 16:56:00
- 效应因子抑制棉花黄萎病抗性2025-05-09 16:54:00
- 研究提出下一次作物绿色革命实现策略2025-05-09 1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