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西蘭花定植之際,為切實加快推進科技扶貧工作,近日,依托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建設的江蘇省蔬菜產業體系農機裝備崗位團隊、中國蔬菜協會機械化分會在江蘇豐縣、響水等地積極開展“機器換人”助力產業扶貧工作。
在徐州豐縣特色蔬菜生產機械化演示會現場,西蘭花全自動二行缽苗移栽機正在田間緊張作業。機器過后,一排排西蘭花苗整齊劃一地栽立在田間。據團隊首席陳永生研究員介紹,全自動二行缽苗移栽機對缽苗的適應性較好且不傷苗,移栽速率可達每分鐘每行80株以上,一臺機器單人操作每天可作業30畝,該款機型近五天移栽的120畝大田幼苗全部成活,長勢喜人,相關技術已在國內成功應用于水稻、大蔥的移栽。
南河鎮上王村支書、西蘭花大戶徐正軍是個“老農機”,此次親自開機,對機器的作業效率和質量贊不絕口。他簡單算了個省工帳,半自動機速度是人工的5倍,全自動機又是半自動機的5倍,一臺機能頂25個人。他說,明年要多買幾臺機器,就不用為雇人犯愁了。
據悉,西蘭花是江蘇省種植面積較大的蔬菜種類之一,總面積15萬畝左右,且主產區又集中在蘇北響水、泗陽、豐縣等欠發達地區。在江蘇響水,西蘭花已成為當地一個重要的扶貧脫困產業,種植面積已近10萬畝。目前江蘇西蘭花的移栽幾乎全部靠人工,這一環節的人工作業成本在每畝100元左右,而且還面臨無工可用的囧境,急需發展機械化移栽。作為響水縣的對口扶貧單位之一,農機化所積極組織專家突破現有機械化移栽技術瓶頸,送機器到田頭,為西蘭花生產省工節本找新路。下一步,農機化所將繼續拓展服務“三農”、精準扶貧的內涵和外延,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充分發揮農機在產業扶貧中的應有作用,不斷開創農機化工作新局面。(通訊員 江帆)